说明:看着书中这一段,是一个新的知识点,但不想让大家再去分析那些例子,可又想不出其他的做法,所以就贴在这里,大家阅读哟。
来自第三章《心流的构成要素》 危险是心流的契机 P140
在此应了解的是,能产生心流的活动,即使表面上看来非常危险,但它的结构却能帮助参与者加强技巧,把犯错的可能性降至几近于零。以攀岩者为例,他面临的危险有两种:一种是客观的,一种是主观的。前者是登山途中无法预测的各种实质性危机,如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山崩、落石、气温骤降等。登山者可以对这些威胁预做防范,但永远不能保证做得完美无瑕。主观的危险则源自登山者的技能不足,包括无法正确判断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克服万难,登上山顶。
登山的要点就是尽可能避免客观的危险,并通过严格的自律和妥善的准备,彻底消除主观的危险。到头来,登山家会真心相信,攀登马特洪山峰比在纽约闹区过马路还安全,因为大街上的客观危险——出租车司机、骑自行车的邮递员、公共汽车、劫匪等——比山区的危险更难预测,而行人的个人技巧也更不足以保障安全。
这个例子也说明,真正给人带来乐趣的并不是控制本身,而是在艰难状况下行使控制权的感觉。除非放弃生活常规所提供的保护,否则不可能体会到控制的感觉。只有在个人力量能左右结果时,才能确知自己握有控制权。
「拆页七」
来自第三章《心流的构成要素》
目标不假外求P149
最优体验的一大特色在于它本身就是目标。即使最初怀有其他目的,但到头来活动本身就已带来足够的报酬。外科医生形容自己的工作:“充满乐趣,即使不该我做,我也乐意做。”水手说:“我在这艘船上投注了大量时间和金钱,但一切都值得──什么都比不上出海的那种感觉。”
“自成目标”指的是做一件事不追求未来的报酬,做这件事本身就是最大的回馈。为了赚钱而投资股市,不算自成目标的行动;但若是为了证明自己有预测未来潮流的能力而玩股票,却可以算是──即使两者最后在金钱上的报酬分毫不差。如果教导小孩儿为的是把他们培养成良好的公民,也不算自成目标;但是若为体会跟小孩儿沟通的乐趣而教导他们,就是自成目标了。从表面上看来这两种情形不分轩轾,不过真正的差别是,在自成目标的活动中,
一个人可以完全为行动本身而投入全部心力,否则他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行动的结果上。
我们所做的事,大多既不是纯粹的自成目标,也不是纯粹的外求目标(亦即全然为超乎行动之外的目标而采取的行动),而是两者的综合。外科医生接受长期的训练,是基于外在的期许:济世救人、赚大钱、功成名就等。运气好的话,过一阵子他们就会找到工作的乐趣,这时他们的工作也就具有自成目标的性质了。
今天周末,我们来点轻松的呵
「I,重述知识」
如拆页中那样,再举几个工作中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自成目标”.
例1:在非暴力沟通中,马歇尔卢森堡说,如果要让别人更清晰的了解到我们内心的感动赞美,尝试用一些跟仅仅说谢谢不同的方式是非常值得的。当我们仅仅为了:要让心里真诚的感谢找个出口而去表达感激,我们就是在做一个自成目的的行为。我谢谢你,并不是期待你有任何的反馈,只是希望能够庆祝我这一刻的生命得到了丰盛,表达感激是我自己的内在需要,我想要把这种温暖的感受跟你分享,至于你听到看到以后会做什么样的反应,都不在我的预期计划之内,这就是自成目的的行为。
例2:做饭的时候不是为了填饱肚子,不是只是:奔吃去的,而是本身很香很享受研究食谱,一步一步配比调试,很享受这个做饭的过程,觉得很有成就感。
例3:像带孩子玩数学游戏,目的不是让他学会多少知识,马上就能应付怎样的考试,而是很享受跟他一起玩游戏的快乐,这个可能对孩子来说更加的明显,他在要求主动要求跟我玩数学游戏的时候,他肯定不会去想到锻炼我自己的数学能力什么的,他享受的就是玩游戏的这个过程,他觉得这个游戏好玩,或者说跟妈妈在一起很好玩。
例4:今天中午课间,柯老师放弃休息时间给大家签名,主办方工作人员说“老师太辛苦”。柯老师的回应是:怎么会辛苦呢?我并不觉得辛苦,给大家来讲课,这件事情本身就是我喜欢的,就是我愿意做的,这就是滋养我自己的方式,那做这件事情本身我就是在得到滋养,我是在满足我自己的,我就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所以对我来说一点都不辛苦——当讲课对老师来说不是为了传播多少知识,不是为了感召多少人,而是因为这是他在体验自己价值的快乐,他在讲课的过程中不需要学员的反馈就已经到了自己的价值感,这就是一个自成目标的行为。
「A1,激活经验」
找一个你熟悉的娱乐节目,描述一下这个节目是怎样的,说说其中参与者或者主持人,他们的“自成目标”是什么?
一、娱乐节目:《奇葩说》
节目本身的目的一定是为了收视率,要好看,要吸引人。
但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节目中的辩手对辩论本身的执着,虽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获胜,是为了让自己的舰队成为最终站上讲台的那一只,但是每一个辩手在准备的过程中,在表达的过程中也是很享受这种状态的,站在赛场上侃侃而谈,迎接众人的瞩目,迎接观众的判断。这都是每个参与者的“自成目的”。
就主持人或者说制片人而言,首要是要维持节目的收视率,能拉到更多的广告更赚钱,如果不是出于这个状况,这些娱乐节目也就不会存在。但无论是马东还是蔡康永,他们在主持的过程中的这种脱口秀表演,其实也是在享受思辨的乐趣,这类脱口秀类的节目,就是可以把自己的优势淋漓尽致的发挥,同时也可以有这种思想碰撞的快感。
二、《爸爸去哪儿》
节目中,不光是节目组的目的,明星们也有一定的目标,或者说他们的人物,就是参与节目,让这个节目好看;但是他们也在经历和享受一种和孩子一起旅行,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去经历去锻炼的这个过程。他们当然知道这是一种要播出的节目,希望自己的孩子呈现出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就像我们在别人面前总希望孩子表现好一样,但是首先他们还是在陪伴孩子旅行,他们在跟孩子经历一个共同的精心的时刻。
三、《爱情三重奏》《妈妈的幸福时光》
这些节目的参与者,他们有责任让这个节目更加好看,但他们也在利用这个机会尽量真实的去感受自己的婚姻生活,但是首先这种投入是一种真实的呈现状态,就是对人生的一种减压,一种真实的表达,他们甚至也会期待参与这个节目可以帮助自己改善自己的婚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