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理念 重审

这该放入“书屋寄语”还是“读书分享”?由于以下牵扯到一些书,算分享吧。

2025年10月,我去了很多读书活动。只要浸入一个环境,五花八门的信息撩人眼,人人做得够档次够专业,自己的不值一提了。

我所做的很安静,有些不容于体制,有些不装于客套。想起了叔本华,他说:“应该实名”,他不善于褒奖,但对于敬重的人事说的都是细节,没有“谢谢”。对他所憎恨的,没有细节,一票否掉,但都是实名。

我想,书屋这样发展估计一直小众下去。

理想,实现了是不是就空了?你会制定更大的理想,影响更多人,帮助更多人。算了,这种速度多过了人口增长,多过了注意力的承受。我一直记着微信之父张小龙的理念:微信是即用即舍的,不该有粘性,尤其博取注意力这种的。书屋应该安静。

我想把网页的二维码做得大大的,印在书套后面,印在制服后面,我继续看书,总有人好奇扫一扫,然后进了我的世界。就这一次,原谅我获得了你的注意力,即来即去,看看吧。

我要教你一个方法,用了不需要抱团取暖,一个人也是队伍,一个人也成就武林。那就是:你应该把自己读过的书列出来,串联起来,每每回顾,问自己因它做了什么,内心改变了什么。

我建议认识一些人,却不需要见面,这些人来了便不会走了。他们甚至让你反感,但不会走了。你应该感谢他们。是的,你应该感恩和期待与他们的重逢,这也是理想。想想发小们,想想多年失联的朋友,想想街上万一遇到了,微微一笑……够了。

我建议你主动,不用等什么来召唤,不用去那些装点正规高档的门面,你身边就有,和你的朋友聊聊,最平凡的,却总有你看不到的,他们是活生生的。你若智慧的话,一个乞丐也是你的老师。

你应该行善,但是我却没给乞丐什么钱,我在想:应该乞讨得创意一些嘛,你们难道没有过去?他们的经历难道应该不为人知?哪怕一点创意,我也会给。你应该主动寻找那种平凡、坚定但依然保有向往的弱势群体,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关怀。物质远远不及精神上的。

最后,我不知道你是谁,怎么的状态,是男,是女,是老,是幼,单身,已婚,有子否,你的心态应该触及所有人,不应只是目标人群。这些都是故事,内心深处的故事总有一样的,你会愿意听的。读书容易,或许是故事纯粹些,假如你厌倦了,哪怕苦苦阅读也使不上力,那就“读”其他人的。生活不一定要读书,精彩不一定以书为伴,或许书屋只是一扇窗口,或许我太安静了,倚窗相望,也想出去看看。

2025.11.0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