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津的天气格外好,连续不见天日的雾霾让我快忘记太阳长什么样子。能尽情用肺呼吸的感觉真好。
大清早,收到简叔发来的新人问候信息(简叔你不是机器人吧),说让我说说是怎么知道简书的。我是怎么来到这的?今天作为自己简书的开篇,我就先来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认识简书很简单,我只是单纯想寻找一款能够帮助我提高写作水平的App而已,于是一问度娘,自然就看到了简书,看到介绍,几个因素让我决定入坑了。
选择简书只是MarkDown那么简单吗?
从本质上讲,简书的MarkDown功能的确是吸引写手的一个很大原因,但像我这样的门外汉其实根本不care的,而且不知道细心的同志们有没有发现,在简书APP的设置选项中,编辑器默认的并不是MarkDown。因此一定有更多吸引大家的地方。从我个人来讲,简书的“简”才是它的魅力所在。如今,工业设计崇尚少即是多,简即是美。这与人们在浮躁嘈杂的生活中所向往的重度契合。简书就是这样一款简及美的清新APP,看到它就有一种想要溱杯清茶放点轻音乐,安静的坐下来记录点什么的欲望不是吗。
除了简洁的UI设计,在书写排版上的所见即所得让人感觉非常清爽、便捷,轻轻一点就可以插入图片,对字体大小进行设置,突出主题,添加分割线,真的很方便,虽然有人会说就这么几个预设排出的版式跟自带精装修的房子一样,有什么好?但是要知道刚需不就是冲着这个去的吗?且足够了。
再来说说沉浸式的写作体验。嗯,说实话,其实我对沉浸式体验没什么概念,感觉就是VR,让你完全置身于情景内而不会出戏。而写作的沉浸式体验应该就是引导你进入全身心书写的状态,排除一切外界干扰,给你铺开一张空白的稿纸,尽情书写。那么这一点,我想简书做到了,清洁的界面,毫无干扰的全屏书写空间,让我开始写作就根本停不下来。
其实还有一点就是简书里内容里天生的文艺范,因为毕竟大家都有一颗文(zhuang)艺(bi)的心!
弱水三千,为何取它?
在众多自媒体中,为何选了简书?我自己的感受是,它并非是单一的内容输出体,而是一个内容存体。简单的对比我使用简书和使用微博的感受(这里并不贬低谁,勿拍!),看微博我更喜欢刷一些有趣或爆炸性的内容,对于长微博基本可以忽略,刷完一笑基本也就过去了,很难说有什么内容需要我用心去品味的东西,这也就是为什么对于微博来讲要用“刷”。而打开简书后,我发现它的内容储存非常具有知识性,自己很愿意静下来打开一篇文章认真去品读。学习作者想要传达给我们的知识和讯息。
另外,简书的内容针对性更强,以专题为导向,向用户推荐相关作者的文章,而并非作者个人,这也是与微博的差异之一,当然,微博也会让我们选择感兴趣的圈子,但是仍然针对的是发布者个人,而并不是直接面向内容推荐,这也造成了内容的较为碎片化,内容检索相对困难。
是追求也是要求,我的个人选择
还记得自己大三的时候无聊,在自习室里用只有2.4寸屏幕的手机,用短信草稿箱写了5000字的小说片段,那种冲动让我在写作上那个一直有着自己的追求。现在工作已久,虽然热情由浓转淡,但由于担任公司文化宣传方面的工作又不得不要求自己提起手上的笔,当然,现在是键盘。我想找一个能让我练习提高的空间,也许简书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第一篇文章,好像有些防不胜防的感觉,希望以后简书能帮助我在文字方面提高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