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 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不要担心没有地位,要发愁自己有没有真材实料真本事去安身立命;不要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只要自己真的有了东西,自然人家就知道你了。 (大概意思哈,文言文,每个人理解或许会有少少的区别吧。
初初看这看,我感觉有点象阿Q精神。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孔子当时在鲁国的情况,突然会有一种悲凉,孔子是属于没落贵族,他在当时是属于新生阶层”士“的一员,怎么说呢,就有点不上不下,尴尬的一个社会阶层。
想向上走,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却总是不得门而入,当时把持 鲁国政治的三家贵族并没有给孔子这样 的机会。在孔子35岁之前,他只是干了两回很基本的小官,一个管牛羊,一是管帐的。
往下走,孔子其实是有些看不起农民的阶层,哪怕他是从那阶层上来,而且精通这许多的事务,务农也是一把好手。 曾经他的一个弟子叫樊迟的向他请教种地种菜,孔子都推说自己不如老农民,然后等樊迟离开后,他对其它弟子说:樊迟呀,真是下贱, 居然向我请教这样的问题。
所以,孔子在这个时期这段话,表明他心中很想有所作为,但是不得门而入,只好宽慰自己。
其实,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或长或短,或早或晚会碰上类似的人生困境。 有句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否则机会来了,你也抓不住。 无战可打时,也不要忘记磨枪练功。一旦需要,立马要呈现你的能力和本事。
这段话,用西方的管理,有一个四象限管理法。 孔子让自己平时多多学习积累,就是在做重要不紧急的事,一旦机会来了,就会变成重要又紧急。
孔子这时的心态是有些患得患失的,他内心还是在一心想向上,想在政治上有所施展,由于现实的境况,内心又有着纠结,有几分苦恼。
嘴上说人家不知道自己也沉得住气,但一直没有机会也让孔子有些躁动。 毕竟30多岁还是很有激情抱负的。
我们现在重新构解这段话,可以与下面的四象限联系用起来,要不说中国古代圣贤就是厉害,一句话,就让西方可以整个管理方法。虽然是时间管理四象限,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成事情管理四象限。
这宇宙的规律就是因果,如是因,如是果,所以现在做的事情,都是会在将来出现结果,所谓”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只是你如何走,如何计划,那就见仁见智。当你读懂夫子这句话,你的心会安定很多,不要担心别人不知道你,不要担心没有启用你,要担心自己有没有能力有没有东西,可以让别人来找你。 做重要不紧急的事,你的好运且在后面呢。
曾经在学校中,看到一位同学,个子小小的,扎着马尾,皮肤微黑,总是在学校食堂看到她,食堂大家用完餐后,需要把餐具洗干净,然后将餐具用干些的抹布搽干净,再送回消毒柜消毒,给下一批用餐的老师同学使用,这些事情有义工负责,可我发现几乎每一餐都可以看见这个小姑娘,洗餐具,搽干,送回消毒柜。 再后来,其它一些场 合,也会发现这个小姑娘的身影,比如会场结束后需要清洁,大型会议需要有人帮忙,基本会看到她。我和她交谈了几句,小姑娘脸上一直有温柔的微笑,说话都是慢条斯理。我说谢谢你,辛苦了,回答说:一点不辛苦,很开苡可以服务大家。 真的是心甘情愿做所有付出的工作。 盛
读到这段话时,突然就想起这个姑娘,她并没有要求回报或是什么荣誉,她只是默默付出,后来,在一次更大型的面对全国的教育成果展上,果不出所料,又看见姑娘面带微笑的出现在义工团队中(这些可是要经过挑选)。不要担心没有展示的机会,担心要展示时你有什么呈现。我想这孩子已经结下足够的善因,只要静待足够的缘份,她生命中的贵人就会出现。 她是真实地做到了患所以立,所以一直在付出,做好事做小事,根本不担心别人看不见她,只是做自己,自然就会有结果出现。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清风自来。 你若计较,就一直别扭纠结,患得患失,不如沉淀自己,丰富自己,成长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