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穆之:最受信赖的经理人
世界上最稳定的关系,就是各取所需。
东晋王朝的晚期,贵族政治朝着军阀政治转向。桓玄篡权,自立为帝。元兴三年(404),北府军将领刘裕在京口起兵讨伐桓玄,寻求主簿的人才,刘穆之投入其麾下。主簿是掌管文书的佐吏,类似于秘书,职务不高,但由于与主官亲近,往往会成为主官的心腹人物。也就是从这里开始,刘穆之成为刘裕的合作伙伴,成为刘裕团队的经理人,为刘裕登上帝位提供了助力、奠定了基础。
刘裕讨伐桓玄,得到了北府军将领刘毅、老将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的支持,于当年十二月彻底肃清了桓氏家族的势力。晋安帝归位后,下诏褒扬刘裕的功绩,升迁他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使持节、徐青二州刺史如故”。之后,刘裕的职权越来越大,共都督十六州诸军事。一同起兵的刘毅、何无忌都加官进爵,成为位高权重的大臣。此战中刘穆之谋划甚多,成为刘裕最为倚重的左右手。几乎所有大事,刘裕都会咨询他的意见。当时东晋的法令松弛,阀阅世家倚仗权势为非作歹,令百姓苦不堪言。刘穆之针对这种情况调整了法令,使刘裕率先以身垂范,从而极大地改变了社会风气。这展现了刘穆之良好的向上管理水平。
义熙三年(407),与刘裕关系密切的领扬州刺史、录尚书事王谧亡故。按晋位顺序,刘裕接掌其官职。由于对权力的渴望,早先合作过的伙伴之间的关系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南平郡公、豫州刺史刘毅不愿让刘裕获得坐镇中枢的权力,而是提出让中领军谢混接任扬州刺史、吏部尚书孟昶接任录尚书事,从而达到分权的目的。他派遣尚书右丞皮沈向刘裕通告自己的提议,皮沈先去见了刘穆之,向他透露了这件事和当时朝廷官员们的看法。刘穆之假装如厕,告诫刘裕不能顺从刘毅。
对此,刘裕不是很明白。京口起兵时,孟昶也是刘裕的支持者,甚至倾尽家财支持刘裕起兵,所以孟昶算是自己人。刘穆之直言,扬州是朝廷的根基,录尚书事可以执掌中枢,东晋的天命已尽,如今刘裕已是骑虎难下,以他的地位,即便想做一个平民也不可能全身而退,只能尽力向前。刘裕接受了刘穆之的谏言,入朝议事争取这个位置,接掌了王谧空出来的官职,从此掌控了中枢权力。
义熙五年(409),刘裕北伐南燕,刘穆之作为智囊团成员随行。之后,刘裕荡平孙恩、卢循之乱,刘穆之也是重要的筹划者。刘毅一向不喜欢刘穆之,因而在刘裕面前诋毁他,说他权位太重。刘裕不但没有疑忌,反而把更多的权力交给刘穆之。
刘毅移镇江陵,擅自扩充军事力量。刘裕上书朝廷,请求讨伐他,二刘由此决裂。刘裕出征后,留下刘穆之留守都城建康,充当自己的代理人。
诸葛长民和刘毅一样,早先也是刘裕的合作伙伴。他也早有异心,刘裕征刘毅就让他非常不安。他向刘穆之试探道:“太尉(指刘裕)与我不睦,你知道原因吗?”刘穆之十分从容地说:“太尉出征在外,把老母和幼弟都交给你照顾,怎么会与你不睦呢?”就这样,刘穆之稳住了诸葛长民,使他一时间下不定决心起兵造反。刘毅被诛后,荆州、江州落入刘裕彀中。返回建康后,刘裕诱杀了准备反叛的诸葛长民,消除了京城建康的不安定因素。
义熙九年(413),在刘穆之的辅佐下,刘裕荡平了割据益州的谯蜀政权,使巴蜀重新回归东晋治下。随后,刘裕加授羽葆、鼓吹及班剑等20人。此后不久,刘穆之晋位为前将军,开府治事,成为执掌军事大权的重号将军。
义熙十一年(415),刘穆之晋升为尚书右仆射。府台的事,无论大小,都由他拿主意。次年,刘裕有了一统天下的雄心,于是起兵北伐,让世子刘义符监太尉留府。刘穆之镇守建康,不但掌朝中大事,还领监军、中军二府的军司。有了刘穆之在后方支持,无论是对长江以南局势的掌控,还是人员的协调、军械粮草的补给,刘裕都无后顾之忧。
两年后,刘裕灭掉立国30多年的后秦,收复关中地区。他决定以此为基业,逐步统一北方。但是十一月份,传来刘穆之去世的消息。刘裕震惊不已,他知道自己丧失了最重要的支持。京师建康无可靠、能掌控大局的人,刘裕南北一统的梦想再也无法实现了。
永初元年(420),刘裕称帝,追封刘穆之为南康郡公。在刘裕的事业发展中,刘穆之是他最得力的助手,是他打天下的经理人。在刘穆之的辅佐下,刘裕一步步控制了东晋局势,在内部消灭了篡权的桓玄家族,荡平了巨寇孙恩、卢循多年来的战乱,诛杀了不和自己一条心的刘毅、诸葛长民,掌22个州的军事,成了东晋朝堂上最有影响力的人;在外部灭掉了割据的南燕政权、谯蜀政权、后秦政权,迫使仇池小王国把抢夺的汉中吐了出来。
刘穆之早期担任的是纯粹的参谋职务,后来则走向前台,全盘负责政事、军事、人事。可以说,刘穆之就如同汉高祖的萧何、魏武帝的荀彧(yù),既能为主上提供政治上的建议、做军事上的谋划,还能镇守后方,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员和物资支持,是真正的全能型人才。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他能够与老板保持同一立场,为同一目标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