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科毕业论文的设计,从选题到最终确定改了有三次吧,第四次才把选题定好。
第一次是老舍作品中的方言研究,因为指导老师是语言类导师嘛,心里想着选一个他擅长的(原因是我也想不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方便日后指导。老师来了句:“你分的方言和普通话嘛?”对哦,我分不清,就此作罢。
第二次是《诗经》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属于古代文学范畴。我估计我当时是脑抽筋了,我读过《诗经》里的几篇文章啊,竟然敢研究它,而且我本人向来不喜欢鉴赏古诗词,这一点在高中语文试卷中就可以反映出来。好吧,难度太大,我宣布放弃,再想一想其他的选题。
第三次是阿城《棋王》中的王一生人物形象分析,属于现当代文学范畴。好说歹说,导师终于是同意了,谁知道在开题报告的前一天下午,我发现我的选题被院里的主任给pass掉了,说什么研究的人太多了,怕我没有新观点,能怎么办呢?再重新选呗,当时想屎的心都有了,我的研究大纲、研究现状、目标、意义和参考文献都得改呀。后来用时半天终于把开题报告给写好了,第四次的选题是电影《风雨哈佛路》中丽斯的人物形象分析,属于啥?影视文学范畴?我估计老师有被我选题更换的速度和方向惊讶到,哈哈,我就是一个这么没有目标的人呐!
开题报告上,终于见到了那位前段时间因为选题交涉比较多的指导老师,不高,偏瘦,有点儿黑,听说是日本留学回来的。那次开题报告会,很多老师反映我们班学生缺乏逻辑思维,我可能稍微好那么一点点,我不知道指导有没有注意到我,可能没有吧。
再后来就是奖学金评优时,发现他居然给了我90分的实习分,让我能够有机会拿到三等奖学金,白来的800块钱呢,还是挺开心的,也挺感谢他的。
最后就是今天中午啦,我把论文初稿发给他,当然我的态度还是很诚恳的,请他帮我提一些宝贵的修改意见。他说话喜欢在结尾加个“哈”字,比如说“不客气哈”“有时间给你修改哈”,我有时候也喜欢加这个字,显得我俏皮可爱一点,与人亲近一些。
可能其他组的指导老师也很好,会不厌其烦地给学生分析选题,提供资料,态度也很温和,但是我能接触到的就是那个第一次带论文指导的指导老师了,发现他还挺好的,但愿以后不会太为难我。
其实啊,不是老师为难我们,是我们的水平为难老师吧,然后老师反过来向我们施加压力。没关系的,好好修改就是了,万一以后上了研究生还可以发表呢,所以不可态度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