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职场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师傅带徒弟,可徒弟怎么都学不会,以为徒弟不用心,最后发现是师傅,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
为什么要输出?
每个人的经历和经验都是一笔宝贵财富,有的人重视,复盘反思总结自身的优势和掉过的那些坑,形成可视化的资料,重新认识自己,不断学习,从而实现个人成长。同时把经验传递后人,供后人学习成长。
如果把经验看成产品,我们的所闻、所见、所感,可以进行无边界复制,输出给无数人,当产品被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再传播,经验的价值变大。
既然输出这么重要,我们该怎么做?
分享两个习惯:
复盘习惯:做完事情之后及时总结复盘,记录,输出的习惯。习惯的养成比输出产品的质量更为重要,产品的质量可以不断打磨,通过工具和方法提升,但习惯的有无将直接影响到会不会去做这件事情。
衍生习惯:如何把个人的经验所得衍生到对行业人员统一的指导共识,这里需要更具普适性的规律和可重复操作的方法流程,需要不断的思考和反复的验伪,才能形成一个体系。
有了习惯,怎么输出?
1、归纳总结:梳理自己的这些经历和经验,它们究竟有怎样的关系,让知识脉络更加清晰。
2、拆分讲解:当知识有了自己的脉络后,思考如何给别人循序渐进的讲解,重新拆分自己的知识,对自己所获得这些经验、教训切片,简单明了,让受众快速接收到。
3、配合工具:这个过程中,可以多采用各种工具,如思维导图,PDCA循环,等等。
4、检查反馈:比如设置作业,讲解完毕,能否设置一项作业,便于大家更加深刻的掌握知识。每次输出后,对自己输出做一个效果评价,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5、调整优化:根据坚持反馈结果,调整自己的计划及方法,持续改进。
6、方式:假装写一本书,整理问题清单,运用工具PDCA,使用费曼学习法(教是最好的学)
体系化输出
体系(system)是一个科学术语,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那么所谓的体系化,就是使事物成为体系的过程。
输入、活动、输出是体系的三个要素,输入指我们的经历,输出包含我们的经验、知识和理论。
1、经历
对于经历,我们可以多储备。不记录真的会忘,从客观视角,像摄像机一样记录事件、案例。
可以采用写文章、演讲或与别人沟通谈话方式,将一天的所感所想进行了总结输出。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表述能力,同时得到锻炼。写文章、面对面沟通本身就是一种体系化的输出。
2、经验
产线的工人,在没有刻意总结每个工序的流程下,经验会帮助他们下意识重复那些在大脑钟已经存下的轨迹。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经验固化。
比如沟通中,当我们面对指责,内心容易砰的一声给大脑信号,开启攻击,这种情况下,已经没有连接,此时沟通时负面的。那根据经验,应该怎么办?描述客观,是这样就是这样,我们一起解决-----我能帮你做些什么?
比如,开会总有人有意见会上不讲,针对此事的解决方法:会议结束前问每个人有没有疑义,没有就执行,有的话解决不了,那就继续,有问题意见保留。这些都是处理经验。如果有人还不遵守,一次两次可以,给予空间,建立告知。后续将严格遵守。
3、知识
比如,梳理公司各部门功能模块,形成体系套路,沉淀下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这就是我们的知识沉淀。
1)组织架构(人员分工和职责 岗位描述、职责范围)、
2)程序性文件、作业指导书、流程、工具(方式方法、文件表格)
3)管理机制 会议
4)绩效考核KPI、奖惩
再比如会议,把会议开出效率,注意事项:
1)开会要有非常明确的时间,起止时间
2)会议召集人,主导会议,所有人听他的。尊敬召集人,不以嗓门和性格强势来定
3)召集人负起责任,什么目的,新增加议题有时间可讨论
4)别临时起意,每个人都有自己安排,保证提前量,相互尊重时间
5)开完会要有非常明确的结论
6)会议小技巧,找开会的人,真实的表达。
在此经验基础上,提炼出时间、人物、职责、目的、关键点等,这就是形成的知识。
4、理论
比如我们说的PDCA 模型
P-plan 策划阶段:确定目的,设定目标,制定计划。计划要可落地可执行,而且有一定弹性空间,确保每一步都能被推动。
D-do 跟进执行:最简单的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会做吗?会做,做就行了,不会做,就去学。很多时候开始做很容易,长期坚持却很难。
C-check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机制,比如说反馈机制,监督机制,来看系统运行的有效性
A-action 持续改进
最后,总结一下,怎样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和经历,进行有效输出?从经历-经验-知识到理论,一步步输出。可以假装写本书,哪怕给自己看,先记录然后逐步升华~
本文由六分之一社群联合创作,由蓝帽案主 杨琳 主创,本文为初稿,终稿下周。
白帽:陆富龙
红帽:赵紫萧
黄帽:李寒冬、李双双
黑帽:郑艳丹
绿帽:刘萱、张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