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和室友无数次计划着要趁学生时代再出去旅行一次,但碍于种种原因,总被无限期搁置,做好的攻略只能静静地躺在文件夹里,原本已经放弃的行程,就这样突然实现。一个人去了北京,在2016年末的时候,过了不长不短时间后,我决定在2017还算年初的时候,记录一下。
起因是收到了某单位的笔试通知,地点在北京,几乎是毫不犹豫的订了票,这一次没有借口推脱。起初,我丝毫没有意识到,那将是我24年人生中第一次独自出门,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准备着,写好明细,一样样收拾,一样样划掉,充电宝、数据线、牙刷、换洗衣物、化妆品、隐形眼镜.....准备了一系列必备品之后,我还带了一本书,我本是在陌生人面前比较拘谨的人,害怕旅途寂寞,所以带了一本书,张皓宸的《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就这样准本出发了,意料之中的是,出发前夜我失眠了。
记得大学毕业那年,和朋友去青岛玩也是如此,或许是对旅途太过期待,或许是内心有太多设想,总之,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自己。话说回来,这一次家人如此放心我的出行,是因为大学同学在北京工作,我可以去她那里住,不用担心一个人住宾馆安不安全的问题。
买的动车票,八个小时的行程,因为天气总是不好的原因,怕航班延误所以没有买机票,在高铁和动车的性价比之间选择了后者,十点钟的车,六点钟到,我是靠窗的座位,沿途最大的收获就是看了一次日落,“没想到第一次看日落竟然是在火车上,和对面列车交错的几秒钟,那轮红日终于没入地平线,只留下一道红霞”,这是当时在车上,我用手机记录下的一小段文字,瞧,如果不是这样,我就忘了这个细节,也就是说,我还是没能亲眼看见日落最后的景象。其余时间都在听歌和看书中度过,并不十分无聊,偶尔也会分神观察一下身边先来的乘客。第一位和我一起上车的,是位中年妇女,很快就下车了,从上车开始就在聊微信,文字,语音,音频,视频都用过了,也是蛮羡慕她的网络的嘛。身上那种市井小民的气息着实浓郁,言语间就是要回家了,要和朋友们聚餐,但朋友们都以有事推脱,妇女就不高兴了,称没的朋友做,四十几岁的年纪,自然是以家庭为重,孩子的学习更是重中之重,推脱也是很正常的,我不知她最后有没有和朋友们聚会成功,我只知道,我看到了她身上那个年纪的人的普遍特征,沉迷微信,公放语音,大声聊天,吹牛成瘾,这些背后潜藏的都是人到中年那颗躁动与不安的灵魂,整个车厢都在听一个人大声喧哗,真不知喧哗者从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快感与成就感。第二位是个官僚气比较重的人,我打量了一下所带的物品,应该是短途的,倒是安静,坐下就打开了随手拿的文件袋,我瞥了一眼,上面有扶贫计划之类的字样,然而五分钟不到,我就听到了轻微的鼾声,嗯,内心突然五味杂陈。果然很快就换第三位乘客了,同样也是短途的,应该是个学生,背着双肩包,胖,把我挤的有点贴在窗户上了,很快下车了。第四位是个商人,戴个眼镜,还有几分学究气,倒是和大部分人一样,看会手机,吃点东西,出去伸伸腿,和我一直做到了北京。
下车时天已经黑了,一出站就看到了请假来接我的同学,第一件事就是去办了张地铁卡,两个人做到朝阳区吃了顿烤肉就回家了,去的路上赶上晚高峰,整个人都被挤转圈了,回来的时候已经九点多了,地铁上的人丝毫不减,我瞬间被大首都的生活节奏惊住了,偷偷地打量身边的人,大都在看手机,个别没看的,也掩饰不住眼神中的呆滞与麻木,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用这两个词来形容,可是我真的感觉到每个人身上的那种疲惫与困意,心里默默的想,这就是大城市的生活吧,我虽然也生活在省会城市,但真心没有这样,九点钟的家乡虽不至于静悄悄,繁华路段也会灯火通明,但大多数人还是已经在家休息了的。
因为住处在顺义,地铁也做了很久。终于洗漱完毕,坐在床上已经快十二点了,第二天是圣诞节,同学单位不放假,我下午要参加考试,只能自己行动,简单查了路线,就躺下睡了,许是做了一天火车的缘故,感觉床也在晃晃荡荡,就睡去了……
第二天的故事晚些再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