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时兴起把能联系起来的初中同学的qq和微信组建了群,然后在群里自嗨,大家亦如是。
有人说最活跃的是初中高中同学群,每天不看上几眼就觉得少了什么,可看了又觉得自己在一群陌生人里插不进话。这不是充分说明人是群居性的孤独生物么。
各种各样的关系网需要大家去应酬,各种各样的人脉需要去维系。
今天我的专题有人投稿的文章特别应景,说的就是同学群的那点事儿。两种生活方式一个是偏安一隅,回三四线城市安稳发展,一个是忍辱负重去一二线城市独当一面,虽然作者说了他不觉得二者谁不好,可是他字里行间也说了他认为前者不好,因为他已无法和那些人高谈阔论,他认为的人生应该是后者,因为他本身就是在灯火辉煌的城市夜景里,寻找孤独的患者。
而我已然做了前者。
其实的确二者没有孰好孰坏,只是人生追求不同,平台不同而已。三四线的生活可以很小资,也可以不断追求,实现价值,也许,有些人就适合在这样的环境下登上人生巅峰呢。同样,一二线的奋斗和坚韧也能出人头地,开创精彩。不要拿各自的眼光去衡量对方的生活,也不要认为别人的选择就是安逸和不用奋斗。所以我比较反感那些说离开大城市回老家,拿两三千工资,回家相夫教子的人就是没有追求,毫无上进之心的生活。同样,我也尊重那些在异乡打拼的故事。都是同样的生活,都在同样的努力,都是同样的尊严。没有优劣,无关对错。
事实是很多数年一无所成而坚持打拼的人,依然再坚持自己的选择。
事实是多年不忘初心小有成就的人,也依然在踏着坚定的步伐努力朝着梦想前进。
那些总说跟别人没有共同语言的人,觉得格格不入的人,其实并不是大家排挤你,忽视你,而是你自己把自己放在了圈外。
反言之,各自的生活圈都没有参与,喜乐都没有共享,你还能指望感情如孩童时代般单纯如初么。你还能天真的认为苟富贵勿相忘是青春的结义誓言么。你还能满含热泪说出当年纵使别离,不诉离殇的壮语豪言么。
你已不是方面那个豪情万丈的你。
正如别人也早已不是当年你认识的那个他了。
所以哪有那么多高山流水红颜蓝颜给你在这扯犊子的不诉离殇啊。
事实是无论平台如何,改变的是环境,外表,性格,行事风格,不变的是真是的内心。无论如何,不同状态的生活总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努力。
单凭这一点,所有在大小城市奋斗的人,都是尘埃里闪闪发光的灵魂。
而遥想青春年少时,那洗旧的牛仔裤,那黑长直带点自来卷的长发,那想起来就令人捧腹的同桌矛盾,数学老师那可恶可憎的严厉行为,依然历历在目,却又遥不可及了。
那些花儿,就像坏了的第一代收音机,怎么敲,也再奏不出当年的歌谣。
2016.7.06 有感。
南方洪灾严重,湖北安徽各地灾情惨重,绵薄之力难尽,唯有真诚相待,关注相来。希望洪水早点褪去。风调雨顺才是幸福之道。
幸福难,难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