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有以下方面的定义:一是大众传播媒介(书刊、电子信息)为主要传播渠道。二是具有很强的商品特性。三是它的受众主要是普通市民大众。四是具有一种与权力斗争或理性沉思相对立的感性愉悦性。五是它不是主观抽象的、精神性的,而是日常的。
大众文化发展到今天已经呈现多元互渗的现象。如果将文化的层次进行简单的区分,那么有讨论生命、价值等严肃话题的高雅文化,有维系大众日常精神生活和行为的民间文化,又或者供人们消遣娱乐的通俗文化。文化的形态多种多样,但是文化肯定有基于理性思辨的文化和满足于日常生活的文化。如科学、哲学等属于理性思辨性文化,而例如传统习惯、衣食住行等则属于日常生活的文化。这些在之前现实中或者认知上可能泾渭分明的各类文化,在今天特别是在电子信息媒介的加持下,都已经被大众文化所包含,人们在电子信息平台获取的文化资源既有理性认知,也有日常文化。并且从更深层的角度来说,一个文化产品也体现了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现象,例如一部历史题材电影,既满足了大众对于视觉、听觉冲击的需求,对于猎奇和戏剧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观众对于历史演替、生命价值等严肃问题或者形而上的问题的思考。此外还有宗教,例如佛教不仅在经典文本中对于认识世界万物构建了一套形而上的话语体系,但同时也与个人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人在此生通过对自己的行为和生活加以改造进行自我的修行从而努力接近圆满。
当然大众也不是被动接受,在大众的文化圈层中,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下,在不同文化的涤荡中,那些在人们心中留存并深深烙印的文化,就形成了大众文化中的超稳定结构,大众的主动性正是从这种超稳定结构出发,对于输入的文化进行接收或者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