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与视界——梦想的缘起
童倩第一次萌生成为记者的念头,是在高中时期。那时的她酷爱阅读《南风窗》《新周刊》等新闻类杂志,总能被记者、编辑行如流水般的文字所吸引,还擅长从中捕捉到最新的话题。
“我常常拿新闻杂志上的话题与老师们讨论,活脱脱像个小大人,那是一个青春期少女能进入成人世界的一种兴奋和骄傲。”
这种兴奋和骄傲,让童倩对新闻记者更加仰慕和憧憬。从那时起,她就希望自己也可以为读者带去耳目一新的资讯和观点,也能让他们因阅读她的文章而产生兴奋感。
新闻与记者——坚持的选择
本科期间,童倩就读了新闻与传播专业,年少时的想法就这样开了花。
“能按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我觉得很幸运。”
因为对新闻专业依旧保持着新鲜感,加之实习体验收获满盆,研究生期间,童倩选择了继续攻读新闻专业。
研三秋招时,童倩说她也曾犹豫过是否要真正进入新闻领域,从事采编工作。最终,在众多不错的offer之间,她选择了深圳报业集团。
“这是一个新闻理想与现实的斗争结果,还是扛上背井离乡的代价。”童倩说,“于我而言,这是一个不容易的选择。”
入职与境遇——不符的预期
初入职场并非诸事顺遂,从7月份入职至今,童倩经历了轮岗培训、新项目借调。即便已通过3个月的试用期,她也还没有回归到自己心仪的科技新闻的岗位上。
“我也会偶尔抱怨,与我预期不符、职业规划不匹配的境遇。”
童倩表示,但不可否认,轮岗培训、新项目运营的确让她成长良多,也更期待新项目结束回归岗位。
提及入职后遇到最大的困难,童倩说,不是采访与撰稿,经过多年的实习打磨,采访写稿已不再慌张。而是与人沟通,主要是各部门人员,包括技术工程师、产品经理、项目经理、UI设计师等等。其次是接手完全陌生的任务。
让童倩意外的是,完全没有互联网实习以及工作经验的她,竟然在一家传统媒体单位操起了互联网运营的活。
入职的短短四个月中,童倩提到副社长对她的记者工作的帮助和影响很大,“从他的言语间总能读出对新人的真诚与关切。”
未来与自我——清晰的认知
谈及对生活和工作的评价,童倩简单说了六个字,“生活美满,工作顺利。”于童倩而言,她的人生还没有什么大的转折点。
“我想转折点可能在未来吧。”
事实上,童倩平日的日程满档。除日常朝九晚六的工作外,其余时间还坚持在撰写科技类的稿件。
“做这件事,一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二是担心手生,三是创造额外收入,四是打造个人写作IP。”
未来的规划,就像是清晰如明镜的事情。不出意外,童倩会创业,打造自己的科技自媒体生态圈,包括科技资讯、述评,数码测评等方向,囊括图文、短视频等形式,并且同步入驻全网机构。
记者的工作宛如缓步徐行里的一条幽径,童倩探了探,看见了不错的风景,就继续赶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