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直像河水一样静静地流淌。墙上的时钟不停地原地转圈圈。一圈又一圈。时间就周而复始的。人如果还是原地转圈圈就是悲哀。莫大的悲哀。忙,竖心旁加个亡字,意味着如果一直在忙就是心死了。如果俩个人刚开始相处了,一个人动不动对另一个人说很忙。别相信他(她)。如果连接电话的几分钟时间都没有,连发个QQ,发个微信的时间都没有,动不动说我手机没电了。那个节骨眼上那么巧。那只能说他(她)在劈腿。你也许就是他(她)的备胎。什么时候换到你谁也说不准。当然忙的话,时间的存在感就不那么强烈。但是,会发现一直想写的东西还没有来得及写完。比如想写一篇关于医闹的,教师节送礼的,还有最难忘的一件事。闲,门字框里面一木字,一木头人呆若木鸡的处在门下。闲的蛋疼,闲到奶酸。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以前一同事的老爸对他说“男子汉大丈夫,志在四方,有种别想家。”但是亲人一直都是一种隐隐的牵挂。不管曾经的家是多么富裕,多么贫穷。你都会不自觉的想家,想念土灶柴火炖土鸡的味道。想起母亲能容忍你的一切缺点,想起父亲还能接受的发嗲。“明月何时照我还。”古人有才情,身体肿胀时可以写写诗,简单易懂。
一转眼又是中秋,中秋月圆赏月。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坐在家门口啃着月饼,如果那天晚上没有下雨的话,天公作美的话,那么再一起坐屋前空地上赏月。看着夜幕降临,月亮早早地晃起来,在天还没来得及黑就动起来了。看着月亮躲进云层,在云层里似“犹抱琵琶半遮面,”欲语还羞。听听老人讲讲关于月亮的讲了不下十遍的种种传说。中国人是个特讲究团圆的。真真希望如果有那么一天,国难当头,可以团结一些,而不是到时候成了一盘散沙。如果春节排第一,中秋自然排老二。自从学校毕业以后,跟家人团圆就好像我时有时无的梦想一样虚无缥缈。跟家人一起吃同一盒月饼变得可望而不可即。跟有钱没钱回家过个坑爹年一样,不用去在乎月饼的陷料是否美味,口感是否入口即化,包装是否精美,拧着回娘家是否上档次。在乎的是在一起的气氛。在一起时对方的磁场相互碰撞在又互不干涉的同时影响着你。小时候,你吃个一个五毛的月饼也觉得幸福萦绕着。还会去跟邻居家的同伴们炫耀。长大你吃一个五十的,也觉得没什么胃口。不是月饼的质量问题,不是食品添加剂的问题,也不是你们的舌头上的味蕾被香烟熏坏了。而是八零后的这一代人长大了,寂寞了,孤独了。小虎队的歌《同心圆》里唱出了“别让年轻的心越长大越孤单。”依稀记得一俩年前有幸在网上看到复旦大学陈果老师的公开课里讲爱情与人生。说一般人是不配孤独的,只可以配得上寂寞。只有得道高僧参禅,经历万种磨难才配得上孤独。说孤独是一种高尚的纯粹的不是每个人都是体会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不是孝子。我是那种像父亲口里念叨的“孝子”。就是那种只有父亲“反过来”孝顺儿子。儿子“啃着”老子。别人出门在外打工,赚了钱会给自己留些零用,剩下大部分的钱寄回家。他们说他们的爸妈会替他们保管。有事没事还常打电话回家。我很羡慕他们有可以倾诉的对象。有包容的慈祥的无时无刻不爱他们的母亲,有伟岸的坚强的时不时能给他们出些鬼点子的与他们做朋友的父亲。坦白的说,我连想打电话回家的念头都没有。我甚至不知道要交流些什么东东?是不是隔膜越来越厚?我甚至想打给我初恋的想法更强烈,问她孩子睡了没。然后她说孩子睡了,很香,还流着口水。身边人每次打电话回家可以打上几个小时,末了还问父母身体可否安好。家里一切可否安好。我从来没有过,可能也不会有。以前打回家,老爸说他这里痛,那里痛,尿道炎,爬山,走楼梯时常常感觉腿关节没力。老妈呢,短短几年没见,除了黑黑的头发没变,其余什么都变了,牙齿开始脱落,脸时常发痒,身体更容易疲劳了。从一楼挑一担沙子上二楼还要边走边扶楼梯的扶手。摇摇晃晃的。我心很酸。鼻子很酸。很不是滋味。时间都去哪儿了。曾几何时他们都健壮。他们都变老了,而且老得很快。以前一天像牛一样干多少活都不觉得累……我时常发誓有空回家一定带他们去医院做一次全面的体检,然后针对性的治疗。但是我没有,我把所有的钱没有糟花了,我娶了老婆,我买了房子,我接着养孩子。我接着被银行按在地上一层一层的揭我的皮。我自私我自利。我常常在想我错了吗?“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现实是,双亲都在,子拿什么养他们?好了,不说,说多都是泪,都是心酸的泪。看完中秋晚会,虎读十页书,掩卷倒头就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