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郑思邕说什么也没想到,大学报到的第一天会有这么多的邂逅。难道真是老天爷的巧妙安排?
那天是他们1979级新生入学的报到日。郑思邕一个人骑着自行车,驼着行礼来到他梦寐以求的大学。刚在报到处办完手续,忽然看到一个女生朝他走来。郑思邕觉得很面熟,可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了。
这会儿,那个女生说话了,你是郑思邕吧?我是夏姣。你忘了,咱们在一起挖过沼气池。
听女生这么说,郑思邕想起来了。那是四年前,公社为推广沼气,组织各村的科技推广员到吴家营村进行培训。说是培训,其实就是现场挖沼气池。公社的李副书记说,咱们这是以挖代训,这沼气池挖好了,你们也就学会了。
在这个培训班上,有两个人给郑思邕的印象最为深刻,一个就是夏姣,因为她是培训班里唯一的女性;另一个是吴家营村的吴东生,因为他经常帮助夏姣干活儿。后来通过交谈,郑思邕了解到,夏姣的父亲原来是北方某大学历史系的讲师,母亲是中学的语文老师。1958年她父亲被打成右派后,夫妻两个被下放到农村老家教书,那年夏姣才一岁。夏姣虽然在农村长大,但特殊的家庭背景和浓郁的书香气息,使这个天生丽质的小姑娘从小就显得与众不同。村里的人都说,这哪像农村的孩子,比城里的姑娘还洋气。
在县里的初中毕业后,夏姣又在市里上了两年高中。上高中是她父母托夏姣的姑姑给办的,那两年夏姣就寄宿在姑姑家。高中毕业后,因不能继续升学,又不能参加工作,夏姣只能回村务农。在村里,夏姣的身份比较特殊,即不是插队知青,又不算回村青年。但是她父母,一个在公社中学,一个在村小学,也算是有身份的人物,所以村里对夏姣还是比较关照的,有啥好事也能想到她。这不,村里就让她当了沼气推广员,也参加了培训班。
郑思邕记得,那次的培训班结束后,他骑着自行车刚出吴家营的村口,有人在后面喊他的名字,原来是夏姣追了上来。郑思邕问,你们村离这儿有多远?夏姣说也不算远,十几里地吧。郑思邕说,我就在前面的北洼村,去我们那儿呆会儿吧,有不少插队的知青。夏姣想了一会儿说,有时间再去吧。说着,夏姣突然递给郑思邕一个纸条,说,这是我的姓名和地址,欢迎到我们村参观指导。郑思邕接过纸条,还没来得及看,夏姣骑上自行车就走了。
说实话,郑思邕很想去夏姣家里串门,但由于他们那批知青很快就选调回城了,一直没能成行。参加工作后,有一天郑思邕突然想起了夏姣,想给她写封信,可是那张纸条却找不到了。
这会儿,郑思邕对着邂逅重逢的夏姣说,你是哪个系?夏姣说,当然也是中文系了!郑思邕说,那咱们是一个系,说不定还是一个班呢。夏姣说,肯定是的。
停了一下,夏姣又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对你印象深刻吗?郑思邕一脸茫然,不知道啊!夏姣抿嘴一笑,因为你干活儿实诚。参加培训班的那帮人里,数你干得多,也不嫌累。我妈说过,不偷奸耍滑的男人靠得住。说完,她又笑起来。郑思邕也笑着说,好像有人比我干得更多吧?夏姣又抿起嘴笑了笑,你是说吴东生吧?他也考上这所大学了,应该早到了。郑思邕说,你怎么知道的?夏姣说,他写信告诉我了。郑思邕问,你们一直有联系?夏姣说,是的。其实吴东生也是一个有为的青年。他后来当了村里的团支书,学习也一直没有放松。他考上了历史系,立志要做一个有成就的历史学家。
郑思邕接着说,早就知道咱们学校的历史系很牛的,沈泓教授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宋史专家。夏姣又是抿嘴一笑,说道,沈泓教授是我父亲的老师。这些年我父亲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一直没有停止对宋史的研究。他写的《南宋覆亡史》已交出版社,马上要出书了。郑思邕伸出了大拇指,真是名师出高徒啊。你父亲现在怎么样了?夏姣说,平反了,父母又回到原单位教书。郑思邕说太好了!
夏姣说,好在一切都过去了,父母他们要重新开始,咱们也要重新开始了!郑思邕说,是呀,让我们重新开始吧!夏姣指了指不远处的几栋楼房说,那是学校的教工宿舍,现在我们家就在那儿住,有时间到我家玩吧。郑思邕说,好,有空了一定到府上拜访。
和夏姣告别后,郑思邕来到学生宿舍,见里面已有三位同学。相互打了招呼,郑思邕问,这床铺没有固定吧?一个老大哥模样的说,没有,随便挑。郑思邕选了一个床位把行李放上。这会儿那位老大哥说,我叫杨火旺,按岁数肯定是你们的老大哥。郑思邕心想,火旺,这名字起的,火气不小。但他嘴上却说,我叫郑思邕,以后多关照。另外两个也分别通报了姓名。后来郑思邕慢慢了解到,那位杨火旺可不简单,曾经是反“四人帮”的英雄。
临近中午,同宿舍的七位同学都到齐了。经过介绍,郑思邕得知,七个人里最大的28岁,就是那个老大哥杨火旺,最小的才18岁,整整差了10岁。郑思邕23岁,是七个人里的三哥。
午休后,郑思邕忽然想起,这几天光忙着办手续了,还没来得及和原单位的同事们告别。他立刻下床,骑上自行车朝位于西郊的原单位而去。在路上,郑思邕顺便买了两斤水果糖。毕竟考上大学是喜事,请老同事们吃点喜糖是应该的。
郑思邕原来在一家国营食堂上班,其工作就是食堂的服务员,也就是售货员。其实,除了售货员,他还做过洗碗工,面点工,打过烧饼,烙过馅饼。他还学会了做元宵,摇元宵,学会了揉馒头,烙大饼。在食堂工作的那几年虽然辛苦,却让他终身难忘。后来,食堂的刘经理看郑思邕为人诚实肯干,就让他当了售货员。
1977年恢复高考后,郑思邕马上就参加了。然而,接连两年都是榜上无名。第三年,他听从了一位作家的建议,改考文科,结果一蹴而就。所以,郑思邕认为,那位作家是他生命中的贵人。
正想着,郑思邕一抬头,原单位到了。刘经理见了他说,这回可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生了,小郑要请客呀!郑思邕从书包里拿出水果糖,请师傅们吃糖吧。那些师傅们见状都凑了过来,一边吃着糖,一边你一言我一语夸起郑思邕。
聊了一会儿,郑思邕便和老同事们告别。刚出食堂的门口,碰到了附近照相馆的小赵姑娘。小赵名叫赵雅欣,长得白净秀气。曾经有食堂的大姐给郑思邕介绍过小赵,姑娘只说,小郑人不错,考虑考虑。其实,所谓的考虑考虑就是不考虑,只不过拒绝地委婉一些罢了。郑思邕说,怎么,又来买烧饼吗?以前小赵经常找郑思邕买烧饼,所以他这么问。小赵说,是的。听说你考上了大学?别忘了咱们呀。郑思邕笑着说,哪能呢,忘了谁也忘不了你呀!小赵也笑起来,有时间过来玩吧。郑思邕知道这都是客套话,也应付说,有时间一定来找你。
郑思邕回到学校,已到晚饭时间。他拿上碗筷去食堂打饭。半路上,他听到有女生在身后喊:蒋小兰,你快点!蒋小兰,这个名字郑思邕太熟悉了,难道是她?郑思邕停下脚步,等后面两个女生从身旁走过,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倩影。虽然多少年未见了,但那两个用橡皮筋捆扎起来的小辫还是让他确定就是她!
郑思邕和蒋小兰从小学一年级就是同桌。小学三年级后,因搬家离学校远了,郑思邕也开始住校。有一次周六下午,郑思邕回家时,在校门口和蒋小兰偶遇。从那以后,蒋小兰那两个用橡皮筋捆扎的小辫就深深刻在郑思邕心里。每到周六下午回家,郑思邕都有意无意在校门口等蒋小兰,有时能等到,多数时间等不到。那次,他们两个一起回家。路上,蒋小兰问,你以后的理想是什么?郑思邕一愣,这个问题他确实没怎么想过。蒋小兰也不等他回答,我的理想是考上一个好大学,当科学家。听到这话,郑思邕心想,她一个小姑娘就有这么大的志气,我可不能输给她。
在他们小学四年级时,文革开始了,课也停了。那天下午,郑思邕扛着简单的行礼刚出校门,看到蒋小兰也在门口站着,像在等人。见到郑思邕,她说,我帮你拿行李吧。说着就拽了行李的一个角,郑思邕也不好拒绝。他们一路无话。到了她家门口,蒋小兰说,我就不再送你了。郑思邕说,谢谢你。蒋小兰朝郑思邕挥了挥手说,等开学再见。郑思邕说,开学再见。
大概一年多以后,学校“复课闹革命”,各中小学都复课了。但是,市里所有的小学都取消了寄宿制。由于东方路小学离郑思邕的家太远,他就转到了离家很近的北大街小学。从那以后,郑思邕再也没有见过蒋小兰。但是,郑思邕始终幻想着有一天能和蒋小兰再见面,能在一起上大学。
今天真让他遇到了蒋小兰,难道是上天的安排?郑思邕急走几步赶上去,在背后叫道,蒋小兰,是你吗?蒋小兰停步转身,诧异地看着郑思邕,你是?郑思邕说,你不认识我了?咱们小学同桌了好几年呢。蒋小兰拍了拍脑门说,你是郑思邕?真想不到在这儿见面了。你在哪个系?郑思邕说,我在中文系,你呢?蒋小兰回答,我在外文系英语专业。郑思邕说,你不是想当科学家吗,怎么上了外文系?蒋小兰笑着说,你还记得呐。许多事情不是想做就能做的。郑思邕听了不由点头,说得好!
蒋小兰指了指她旁边的姑娘,这是我们班的周雯,请多关照。郑思邕和周雯打了招呼,说,咱们去吃饭吧。说着,三人一块儿朝食堂走去。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