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洛神花》
当代 林子
宝丹翩婉洛神花,笑问红姑出哪家?
应许眉心生赤印,好将臂上点朱砂。
陈王深恨失交臂,屈子魂伤未见她。
沧海汪洋终可渡,庭中燃尽火云霞。
小注:
宝丹:即红色的宝石,洛神花红艳欲滴,其状如红色宝石,其花在植物界有“植物中的红宝石”的雅号;
洛神:洛水的女神洛滨,《辞海》中引李善的说法:洛滨系宓(伏)羲之女,称宓妃,因渡水而殁,成为水神。世人常以此来形容美丽的女子。
红姑:即洛神花;
赤印:红色的印迹,此处指观音痣;
朱砂:女子点在手臂上的朱砂印记;
陈王:曹植,史传曹子健因怀念其兄妻甄氏而作《洛神赋》,其赋中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的句子。
屈子:即屈原,《史记》称他为楚之同姓,因其性格耿直,情商极低而导致在楚国贵族阶层中被排挤,最后被用绳索捆扎沉到汩罗江底。
未见她:屈子虽然在,《楚辞·离骚》记载过洛神的相貌和性格,如以下这段文字:“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盤。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然而,屈原所表述的这一切只是一种虚化的想象,而非现实中的洛神之花。
沧海汪洋:洛神花本非本国之花,从海外移植到台湾,又从台湾辗转香港到大陆不过短短几十年时间,故曰沧海汪洋。又,原有友人在自我介绍中,用了“沧海汪洋,浮慧舸于苦流”,来表达自己的认知及智慧。
洛神这个名字是从它的英文名音译过來,Roselle ,常见的別名是「玫瑰茄」,香港人叫它洛神葵,台湾人叫它洛神花。在对花的取名方面,我不得不佩服台湾人的联慧,这应该与其所保持的文化传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在大陆所命名的羽扇豆,在台湾称其为“鲁冰花”,还有如“枫丹白露”...... 等等的命名,无不体现着台湾正统的中华文化传承。
洛神花为锦葵科、木槿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玫瑰茄、红角葵、洛神葵、山茄、红果梅、苏丹茶(Sudanese Tea)。洛神花早年在中国的保健品行业还占有一席之地,曾经某家公司为此做了很多广告,占满了大街小巷,占满了电视银屏,这个保健品有个粗俗的名字“红桃K",相信七零后这一代应该有过零星的记忆。
由于传到国内的时间也就几十年,故吟咏这种花的诗词找不到也就理所当然了,我写两首也只是为了填补这个空缺,若有诗中高人愿意为其赋诗,我是乐于做转载的。
《五律·洛神花》
当代 林子
洛神妆盛夏,结籽在金秋。
嫩叶为肴馔,红颜入水柔。
问奴身世处,本在玉宫留。
零落凡尘里,依然梦未休。
这首五律诗意比较浅显,实无注解之必要。在我看来,如此艳丽且食用和药用价值皆备的洛神花,只可能来自天界,长自瑶台。此花虽然金贵,而零落凡尘之后,却没有水土不服,只有奇花才能做到这样。
PS:当我开始实施准备将一百种花卉入诗的计划时,很是担心找不出一百种花卉以至半途而废,现在看来,这已然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然而,每一种花要用诗表现出各自特有的特点及文化内涵,还是有些难度。虽然百花之艳不免雷同,但用心细究总还是各有风骚。
赏花如赏人,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