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作者马丁·弗里德森以总回报率为标准选取了20世纪最棒的十年,即人们常认为的大牛市,来分析说明其产生的背景和条件,牛市为什么会产生,让我们一起回到20世纪来寻找牛市的理由。作者有如一个优秀的领航舵手,引着读者一步步拼出完整的牛市地图。
翔实的股市统计数据,既增添了文章的信服力,又给读者带来直观的感受。跳动且不断变化的数字,让投资者的心情忽上忽下,可站在后来人的角度,如此丰富的数据呈现却便于我们体会牛市随着时间所发生的种种变化,比如书中提到的牛市出现的间隔时间逐渐由3-5年延长至10-15年,反映出股市渐趋于稳定的状态。不仅如此,透过这些数据,读者还能感受到制衡的重要性,比如当股市过热时,政府会通过提高利率来降低消费和投资水平,以此来减缓经济的过热状态,一旦制衡失去效力,股市便会失控,从而导致股市泡沫。相反而言,就会导致投资者的恐慌。
本书引用了大量社会知名人士对股市的看法和预测分析,更真实地还原了当时的股市情形。现在看来,有些评论一语中的、有些评论则堪称“胡言乱语”,大多数的评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谨慎,这也符合股市参与者的性格特点。有意思的一点是,作者不仅收录了金融大亨、商业奇才这类人物的评论,还收录了影视明星卓别林等非金融界人士的评论,这让读者能更全面地感受社会各界对华尔街、对股市走向的态度。通常会出现正反双方势均力敌的局面,即一半的人持看涨态度、一半的人持看跌态度,也可以说为保持乐观情绪或悲观情绪,当然也会有部分群体持怀疑中立态度,介于涨和跌的中间,这反映出了股市的古怪性情。客观来看,十次牛市里头被精准预测成功的不多,甚至有一次的牛市出乎绝大多数人的意料,人们屡次碰壁之后,忍不住对旧的估值标准产生了严重的怀疑甚至对此展开激烈的抨击,部分人认为股市一直在随着时间的前进而发生变化,不能沿用旧的估值标准来预测分析股市的走向,这也许是对的,却并未得到股市持续积极的回应。
作者在前言中说自己的目标是——用有趣的方式讲述大牛市时期的故事,我想作者在每一章中穿插的相关人物的故事做到了这一点,如在本书中多次出现的证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从格雷厄姆的少年时期一直到成熟而又有魄力的中年时期,从他的观点中,读者可以一窥当时股市行情的变化,这位金融界的奇才也遭遇过股市的无情打击。在书中添加各界人士的与股市之间的故事不仅增强了整本书的可读性和有趣性,也让读者认识到机灵的聪明人可得益于股市的发展,不过读者需要时刻谨记一点——回报的另一面是风险。
影响股市好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宏观经济因素、经济周期、国际贸易、政治因素、市场因素及心理因素,并且各个因素不是独立发挥作用或产生影响的,常常是几个因素共同发挥作用或一个因素继而激化另几个因素共同发挥作用,读罢本书,心理因素对股市的影响不可谓不大。总统选举、战争爆发、合并收购以及其他投机者有意散播的谣言,都牵动着股民的神经。总统选举结果尘埃落定后,股票价格通常会有小幅度的上涨,如果总统放出有利于股市进一步发展的消息越多,股票价格将进一步上涨,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股民对总统的信任;战争爆发由一开始的利坏消息变为利好消息,反映出人们态度的转变,原先担忧恐慌的情绪随着战争利润的快速增长而逐渐消散。1929的大崩盘给美国人笼上了巨大的阴影,随之而来的是经济的全面萧条,股市繁荣时人们有多疯狂,经济萧条时就有多狼狈,这次的大崩盘让美国股民在今后的投资活动中更加谨慎小心,毕竟谁都不想再经历一次可怕的1929。
牛市的理由究竟是什么?牛市何以产生?通过20世纪10次大牛市的分析,作者寻找到了牛市产生的条件了吗?每一次牛市产生的原因不全然相同,作者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以便为读者提供一个答案。有涨必有跌,股市好像处于一个涨跌循环的周期里,但1927-1928年连续两年的牛市给众人上了一课,以及后来有金融分析师辩解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有望跳出涨跌的循环周期,实现股市的稳定发展。大萧条过后一定会产生牛市吗?历史告诉我们这并不是绝对的铁律。好像作者并未给出具体且具有吸引力的答案,但作者向读者提供了牛市产生时的一些客观条件,如宽松的信贷、适当的通胀、稳定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条件,并不是每一个牛市都具有以上所有条件,有的可能只有一个或甚至没有,如果在某一年具备了上述条件中的其中两个,则有很大概率会产生牛市。不过要注意的是,近些年来随着政府利用货币金融工具所产生的制衡作用越来越有效,牛市产生的可能性有所降低。
读完整本书,规律二字便浮现于我的脑海中,自股市诞生以来,许多人便努力寻找其中潜藏着的规律,以图获取高收益,大量的相关研究分析报告一篇接着一篇,本书以不同于以往的角度切入,通过对20世纪10次大牛市的深入挖掘和剖析,分析总结出了牛市的理由。有人主张一切向前看,采用全新的标准,对过往的经验不加以利用,甚至采取抵制的态度,认为以前的完全不适用于“新时代”,可本书恰恰证明了一个道理——研究历史,我们或许就能找到答案或得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