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光荣退休
回迎春市的路上,李婉清靠窗坐着,眼神望着外头直发呆。猛地想起张大明,她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他要是还在,该多好啊......"儿子刚上大学,等毕业找着工作能自立了,她再干个两三年也该退休了。要是大明还在,俩人就能一块回阳港老家,互相搀扶着慢慢变老。可这世上的事,哪有那么多如果呢。
回到银岭小学后的一个星期天,李婉清专门去了女儿张丽家。张丽早就结婚了,住在市文化馆的宿舍区。她爱人在外贸公司上班,俩人生了个女儿,家里到处都是过日子的热闹劲儿。李婉清跟女儿说了去阳港买地的事,还说打算退休后回去养老。张丽仔细听着,想了想说:"妈,您这想法挺好的。"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三年就过去了。1993年,李婉清刚好55岁,到了退休的年纪,学校给她办了退休手续。银岭小学培养出不少人才,有的成了医生,有的当上大学教授,还有的成了科学家、航天工作者。李婉清在这儿教了几十年书,青春和汗水全洒在了学校里。
终于退休了,她能回那个"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江南水乡了。临走前,她把学校分的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能用的家具都送给了学校里的年轻老师,又把房门钥匙交给女儿张丽,说:"这房子空着也是空着,要是有人想买,你就帮忙处理了吧。"
她还到学校会计那儿交代清楚:"我到阳港后会在银行开个账户,以后退休工资就直接打到存折上。"她要了会计的电话号码,方便以后联系。把这些事都安排妥当,李婉清就去迎春市买了火车票,第二天就踏上了回老家的路。
虽说迎春市的银岭小学就像她的第二故乡,可真要离开,心里还是有太多舍不得。"树高万丈,落叶归根",阳港市有她最亲的亲人、同学和闺蜜在等着她。等儿子杨军毕业,要是能分到阳港市工作、结婚、成家,她以后还能帮忙带孙子呢。
火车轰隆隆地开着,把李婉清从遥远的塞外送回了阳港火车站。弟弟李建民早已在火车站门口等着,接过她手里的行李箱和包裹,一直把她送到新盖的房子里。接着又把她接回自己家,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为她接风洗尘。饭桌上大家有说有笑,一起回忆着以前的美好时光。
第二天一大早,李婉清就从弟弟家来到自己的新房子里,这儿看看,那儿瞧瞧,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她琢磨着下一步该怎么装修这幢二层小楼。走在村里的乡村公路上,路边的收音机正播放着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年轻人们穿着喇叭裤,戴着大蛤蟆镜,李婉清感受着阳港市一派生机勃勃、热闹欢快的景象。(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