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2岁半,我把她哄穿好衣服,扎好头发,准备把她送到外婆家,这样子我才能摆脱她的粘,去赶动车出差。出门前在关于穿哪双鞋子的争执后,女儿的情绪变得紧张,而我担心因此赶不上动车,也变得不耐烦。女儿并不关心我赶不赶得上动车这件事情。这时,穿哪双鞋也不是她的重点,她一改之前兴奋地准备出门的开心,说不要出去,要在家里玩。当我告诉她,要出门去找外婆,妈妈准备迟到了的时候。她变得伤心、生气,一边学着小猪佩奇中乔治的语气说“不要”,还一边很委屈地坐在离门口远远的凳子上,然后开始放声大哭......
这是一场她和我之间的冲突......
这些冲突,类似地,不同的场景下,每天都会发生。
在这场冲突里,女儿表现出了伤心、生气、委屈,甚至有点愤怒的情绪化行为。
面对女儿的情绪化行为,我问了自己:面对她的这些情绪,我应该如何应对,与她相处?我应该如何在这些机会中去引导培养发展她的情商呢?让她在经历伤心、委屈、伤心、愤怒之后,更懂得安慰自己,从压力中解脱,回归到原来的生活?
学者们根据能否教给情商的父母,分为以下四类:
忽视型家长:他们漠视、忽略或轻视孩子的消极情绪;
压抑型家长:他们对孩子的消极情绪持批评的态度,经常会因为孩子表现出消极情绪而训斥或惩罚孩子;
放任型家长:他们包容孩子的情绪,和孩子一起感同身受,但不能提供必要的指导,也不能给孩子的行为划清界限。
情绪管理型家长:指与孩子共享情绪,懂得情绪管理的家长。和放任型家长不同,此类型家长懂得为孩子划清界限。
我是哪种类型的父母呢?
我根据书中的小测试,完成了81道小测试题,评估了我的类型:
评估结果显示我更倾向于“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类型。但是,压抑型和放任型的分数也蛮高。
值得注意的是,每位父母都会同时具有这四种类型的特征,分数高的那个仅仅表示:你在应对孩子情绪的时候,更倾向于这种类型而已。而在不同情景或环境因素下,你可能会用哪种方式去与孩子相处而已。
“情绪管理训练型”应对方式,是目前提倡的培养孩子情商的最佳方式。过程具有以下5个必备的步骤:
1.觉察到孩子的情绪;
2.把情绪化的瞬间当作增进亲密感、对孩子进行指导的良好机会;
3.对孩子的情绪感同身受,倾听孩子的心声,认可孩子的情绪;
4.帮助孩子表达情绪,用言语为情绪贴上标签;
5.划定界限,指导孩子解决问题。
在育儿的道路上,培养一个拥有高情商能力的孩子,让她在面对未来人生中的一切,是她需要的必备技能,是值得家长花时间去学习、引导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