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所以养生保健应养肺滋阴和祛暑化湿并重。随着雨量减少,燥气生成,应注意防“秋燥”。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燥耗伤人体津液,易造成阴津亏虚。不少人会感到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瘙痒、大便干结等。此时就要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藕、菠菜、鸭蛋、蜂蜜等,防止燥邪伤害人体阴液。这里重点推荐三宝:银耳、萝卜、鸭子。
1、银耳:养阴滋补不上火,银耳是著名的养阴食物,阴虚内热的朋友可用来滋补。银耳和莲子、桂圆、枸杞等一同煮羹汤,最为滋润。
2、萝卜:滋阴润肺,肺最怕燥,要润着养。而秋燥最伤肺津。萝卜就是一种润肺生津的食物。
3、鸭子:配萝卜,养阴润燥,秋天最适合吃萝卜老鸭汤了,滋补的同时还不上火,最重要的是能养肺阴、肾阴,是一道男女老幼都适合的汤菜。
解秋乏多伸懒腰、多散步,老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处暑过后,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感觉,这就是“秋乏”,秋乏是一种自然生理现象,是人体为补偿夏季超常消耗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从活跃状态转入生理性休整期的一个状态。既然是一种补偿性的保护反映,就说明是有不适应、有所亏的,那怎么办才好呢?
1多睡一小时,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顺应时节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晚上9~10点入睡,以顺应阴精之收藏,以养“收”气;早上6~7点起床,以顺应阳气舒展,使肺气得舒。
2伸懒腰,平时多伸懒腰也有解秋乏的效果。即使在不累的时候,有意识地伸几个懒腰,也会觉得轻松。这是因为,伸懒腰能适当增加对心、肺的挤压,促进心脏泵血,增加全身的供氧。大脑血流充足了,人自然感到清醒、舒适。
3梳头,头部有多个穴位,经常梳理头发可以扩张皮下毛细血管,促进新陈代谢,保持头脑清醒,并且消除疲劳。
4散步、晒太阳,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平时多运动是必不可少的,但要适量。处暑是丰收的节气,植物果实成熟,户外风景迷人,此时很适合外出郊游散心。散步最好选择阳光明媚而又不过于炽烈的时刻,比如上午、傍晚最好,既能够晒到太阳,也不会因为天气过热、出汗过多,而伤阴。
迎寒冬、秋冻建立疾病防线,春捂秋冻是非常实用的生活谚语:“春捂”是为了帮助气血走表散热,促进阳气生发;“秋冻”是为了气血入里保存热量,促进阳气潜降。因此,处暑后要使身体有一些凉意,不要天一冷就马上全副武装,“秋冻”更利于适应和抗御冬天的严寒。但在秋冻时要注意腹部、腰部、足部保暖。大家都知道寒从脚下生、养生先养脚的道理,却较少注意到肚脐也很容易受寒。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因此,夜寝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注意保暖,以防止秋风流通使腹部受凉。
处暑来临,祝每位朋友健康快乐!
——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