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说“鞋子”为“孩子”。有个笑话就讲,有人坐火车,大呼:我的鞋子不见了。结果火车停下来,大家帮他找“孩子”。笑话当然只是笑话,没有那趟车会全坐着北方人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不记得是亦舒还是李碧华说的,女人之所以要求男人买车,缘于喜欢穿高跟鞋。穿高跟鞋是不适宜走路的,所以需要有一样代步的工具。这工具当然是名车最好。好比过去缠小脚的妇人斜签着身子坐在鸡公车上,推车的也始终是个男人。
按理说旧中国这么贫穷,不应当把一半的劳动力弄成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残废,但似乎有一种东西远比贫穷更重要——从古至今,没有变过。是对美的追求吗,还是对贞节的要求?还是旁的什么,不知道了。
据说最初的高跟鞋出自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为了弥补身材的不足,加高了脚跟,一时上行下效,蔚然成风。四百年来,演变发展,逐渐成了女性脚下不可或却的行头之一。但又有传说,高跟鞋源自意大利的威尼斯。因为威尼斯多商人,男子长年出门在外,要求女人毋必穿着这种不便走路的鞋子,以便安份守已的围着锅边转。就像接吻的起因是想嗅嗅女人是否在家偷酒吃一样,奇奇怪怪的缘由。
事实上,穿高跟鞋走路真的很辛苦,穿着它能走得袅袅婷婷的女子也绝对称得上美人一个,不管她是为谁而穿,为什么场合而穿。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扯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今年还得买鞋子呀。不管是高跟鞋还是平底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