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相国寺,相传为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故宅。相国寺有1400的历史,前身为建国寺,建于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后遭兵火烧毁。唐初,此地是歙州司马郑景的宅园,内有池沼。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有个叫慧云的僧人.自称在夜晚见城中有异气出现,天明后又在郑景院内池沼处看到亭台楼阁,于是借此购郑景宅院,准备建为寺院。改造过程中,挖到北齐建寺的古碑,才知这是建国寺的旧基。慧云十分高兴便将高一丈八尺的弥勒佛像置于其中。
当时唐朝皇帝是李旦,他在做皇帝以前被封为相王。为了记念他从相王的地位登上皇帝的宝座,公元712年,李旦下令把建国寺改名为相国寺,并为这座寺院亲自写了大相国寺的匾额,这就是相国寺的来历。
相国寺从此发达起来,到了北宋,相国寺达到了全盛时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佛教寺院,故称相国寺为皇家寺。
但是,明代以后,相国寺遭兵火水患,特别是明后期公元1642年,黄河决口,大水入城后,相国寺仅露殿脊丈余。现在人们看到的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殿等建筑均为清代所修。经过重修,已不及唐宋时雄伟了。
1927年冯玉祥主河南政事,以破迷信为理由,令寺僧迁走,同时改相国寺为中山市场。寺中佛像等俱被毁坏。只有八角殿的千手观音因其鬼斧天工而幸免于难。
北宋时期屡有增建,全寺占地540亩,辖64个禅院,养僧千余名,共建庭殿楼阁450区,有“金碧辉映,云霞失容”之称,雄伟壮观,名冠神州,被尊为“天下第一名刹”。钟亭内悬万余斤铜钟。相传,霜天凌晨撞钟,声闻数十里,故“相国霜钟”列“汴京八景”之一。
那时,相国寺占地五百四十多亩(相关于今天相国寺的二三十倍)。
分为六十四个禅院,殿宇高大无比,壮丽绝伦,古人称赞其“大相国寺天下雄”。北宋大相国寺号称 “皇家禅院”。
一代代的帝王多次巡幸,皇帝生日时,文武百官要到寺内设道场祝寿,重大节日,祈祷活动也多在寺内举行,新科进士题名刻石于相国寺为北宋惯例。
寺院著名的和尚都获得过皇帝赐封号的荣誉。世界上第一个医用人体模型“针灸铜人”也存放在大相国寺的仁济殿中一百多年,供世人瞻仰,于是有了“资圣熏风”汴梁名胜。
醉花阴
古庙今临衰且败,院小规多改。僧待讲佛经,异气重升、但愿雄为再。
黄花锦绣添风彩,五百阿罗拜。应教智深来,挥舞牙铲、驱走妖魔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