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还听得见,为你勾起的心弦?
你是否也曾怀念,那份匿名的感觉?
我饰演的陌生人,你是否还记得?
1.
那时候的夏天还不像现在这般闷热,教室里的几片风扇就可以度过炎夏。
那时候的交流不像现在这般频繁到生厌,一张纸条一个本子就可以度过一整个晚自习。
那时候的手机还没有那么多软件,一个QQ 就可以度过一整个学年。
那时候的少年们都还很青涩,命运的可能性让他们渴望又害怕着一见钟情。
相比于正在思考怎么能在高考中提高一分或者十分的同学们,我的脑回路可能略显清奇,大抵是高考生中的一股清流,我每天主要思考的问题,不是总是在模拟的考试,不是蹭了上顿没下顿的三餐,也不是隔壁班的那个像洋娃娃一样的漂亮女孩,而是怎样才能逃掉每天上午和下午的课间跑操。
而当我遇到成功逃掉了课间操之后发生的事情之时,拜托,这大概已经超纲了……
所以我从来没有想过遇见,大概也从来没有准备过开始。
2.
高三的日子还是有些辛苦,每天睁开眼睛面对就是密密麻麻的知识点,那时候每个人都必须要有一个随身笔记本,上面记录着古今中外天文地理。
当然也会有对某个人偷偷的喜欢。
高三的日子里,浪费时间被认为是人生最可耻的事情,可耻程度要高于说谎和抄袭。
所以我们理所当然地被要求随时随地带着小本子,包括上厕所,当然也包括跑操,站队时要看,解散前要看,生病了不跑操也要在操场上站成一排一边看着别人跑也要一边看……
我也有一个小本子,记录科学文化,也记录风花雪月。在装病无数次终于修得跟她并肩在操场上后,我开始在本子上写情话。
高三的自习的气氛总是沉闷,晚自习是做不完的模拟试题和听不完的英语听力,早自习是背不完的古诗词和议论文论据。
当然也会有人在偷偷地说着情话。
大家都在一把一把的消耗笔墨,我也写卷子,但更多时候的却是在抄写纳兰词和周杰伦的歌词。
身边的同学准备了好多错题本,我有的却是一本手写的歌词本。
在无数次假装陌生人从她的班级走过后,我开始在本子上把情话写成情书。
3.
没落款的情书写了一页又一页,到写满一个本子的时候,毕业季就悄无声息地到了。
学校制作了精美的毕业册,八十块一本卖给我们。
毕业册上每个班级要写卷首语,那是我第一次让写好的东西,被印刷成典藏版的样子,我写了我们一个部十二个班的卷首。
爸爸看到后,摇摇头说,你到底什么时候能做点有用的事情?
什么事情是有用?我不是很清楚,我只知道,写完这些卷首,我得到了一本包括她的班级在内的三十多个班级的所有同学照片姓名和联系方式的纪念册。
那时候贴吧还不是很火,微信都还没有出现,那本毕业册,让我第一次知道了,她的名字和QQ 。
4.
那一年我们的高考还是要考两天半,那一年的英语还是有听力的,那一年的高考……阳光明媚。
考完两天后最后一天是基本能力,大概是考察高中之前所学过的所有课程的一个汇总,一整篇的选择题,想起来就让人轻松。
那样的夜晚大概是人生最令人愉快的一个晚上,还在高考中,被所有人宠爱着的少年们,很轻松地等待着那门最不让人紧张的考试。
我在那天加了她的QQ ,那个轻松愉快又让人感性的夜晚,我对她说了三个字。
她笑着回我说,好呀。
应该是笑着的,那天应该没有人是不快乐的。
只是对她说的三个字不是我爱你,不是喜欢你,只是……
加油啊。
5.
高考结束后我们去科技楼收拾陪了我们三个多月复习资料,大家没有人扔书,毕竟是陪了我们这么久的东西,又生活在这样一个知识就是财富的世界,扔书难免会让人觉得浪费。
所以当楼下收废纸的大爷出现在教室门口时,我们把书全部塞进了大爷的拎着的麻袋里,然后用换来的钱吃了在学校的最后一根冰棍。
没有了武器的士兵还是士兵么?
没了大勺的厨师还是厨师么?
没有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高中生还是高中生么?
大爷拎着麻袋离开的时候,我们的高中生涯,终于落幕。
只是后来时间过去了好久,却还会想起那天傍晚我叼着冰棍站在科技楼十楼的窗前,看着她离去的背影被余晖慢慢拉扯。
固然场景很歌德,少年却已不是维特。
没有告别,没有初识,还记得的只是一场超纲的相遇。
我饰演的陌生人,不知道你以后还能否记得。
6.
没放糖的咖啡,有痴迷的苦味。
没邂逅的书店,有你熟悉擦肩。
有一首不存在的情歌,曾为你咏叹过。
——后弦《没有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