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看了朋友曾经推荐的一部电影《怦然心动》《Flipped》(下面有略微剧透),这部电影2010年在美国上映,百度百科里介绍是关于青春期男女主角之间的“战争”的片子,“战争”这个词用的很有趣,却也非常贴切。
整体上来看,这部电影的剧情很简单,剧情分几段进行,每小段剧情里面都会分别从男女主角的角度描述一遍,侧重于描写男女主的心理感受及对相同事件的思考。
因此同样89分钟的时间,剧情相对于国内的爱情电影则更加的简单,也没有勾心斗角,堕胎等狗血的剧情(国内多数的爱情片不是让人变得弱智就是简直想教坏不懂爱情的少男少女),电影简直太小清新了,却也非常符合青春期的那种初恋的感觉。
整部电影基调明快,画面是贴近大自然的乡村田园风格,大片明媚的阳光铺洒在门前的草地上,微风拂过,仿佛闻得到青草的香气。
看着电影里的女孩仿佛看到了青春期的自己(虽然我觉得我现在也还在青春期里面 哈哈),女主朱莉7岁时对新搬来的男主布莱斯一见钟情,于是开始了漫长的“暗恋”。
在小学期间,朱莉肆无忌惮的喜欢布莱斯,并且抓住一切机会接近他,毫不掩饰对他的喜爱之情。到了青春期以后朱莉收敛多了,但是依然会不小心就流露出爱慕的眼神和作出一些布莱斯觉得很诡异的举动——悄悄的闻他(很能理解朱莉,我曾经也那么做过,嗯,香气很迷人O(∩_∩)O哈哈~)。
布莱斯从最初的讨厌,躲避到后来认识到朱莉身上具有的吸引人的特质而喜欢上她,朱莉却在布莱斯喜欢她时变得讨厌他并开始远离他,最终两个人终于明白自己和对方的心意并最终牵手的相互角逐曲折的暗恋的故事。
故事情节轻松,有趣很能打动人心,男女主角的内心活动也很能够引起共情,让人觉得这种青涩的感情真是纯真,青涩又可爱。然而这部电影里吸引我的却不止是这些,还有教育和亲情。
唉,先让我表示一下遗憾,在我们国家,多数年轻人是无法感受到这种美好的感情的,他们过早的死在了父母和老师们的联手绞杀之下。
02
朱莉喜欢和父亲待在一起,看他作画和他聊天,父亲会把自己的经历和遗憾告诉朱莉,他们彼此了解,我相信这也是他们能够像朋友一样相处的基础——拥有有质量的相处时间(可这却是现在父母所缺少的)。
当朱莉的父亲发现她的小秘密时,开始询问她和布莱斯是怎么回事(不带任何责怪),朱莉回答说没什么,你为什么那么说呢?其实父亲早就看出来朱莉对布莱斯的感情了,但是他也没有直接凭自己来判断她,而是像朋友一样跟女儿谈心。女儿也愿意在父亲面前敞开自己,表达了对布莱斯的眼睛和笑容的喜爱。
父亲跟她说你要看全景,一幅画并不只是各部分的总和,牛只是牛,青草和小花只是青草和小花,穿过林间的阳光也只是一道阳光,但是当你把他们放在一起,你会发现奇迹。
最初朱莉并不明白父亲的话,但是在朱莉的内心已经种下了一个种子,感受美好事物的种子,在某一天某件事情的触动下终于在心里长大,朱莉明白了父亲的话,也感受到了。
03
我很喜欢他们的相处方式,也很羡慕,也常常设想过我如果有机会跟父亲交流,我相信我们的关系也可以跟朋友一样。可是我们如今的教育却抹杀了青少年心中绝大多数的美好,父母只关注分数却不关心孩子们的心,巴不得孩子是个听话的木偶,让他学习就学习,让他回家就回家,做一个“乖”孩子。
父母将自己的愿望强加在自己的孩子上,还要冠上“为你好”,看似光明的借口,然而事实上也许仅仅是孩子听话,学习好能够让自己省心,在别人面前有面子,能够完成自己当初没有完成的梦想等,可是谁真正的关心过孩子想要的是什么呢?
现在的初中,高中生真的很不容易,身上承载着太多本不该他们来背负的期望,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在这一点上,多数的老师也成为了帮凶。
我有个妹妹,在她高考前找我聊天时,我发现她的眼神和心态都变得有些扭曲了,充满了焦虑和抑郁,看得人心惊,有谁关心过他们的内心呢?有谁保护过他们的心呢?一颗本来柔软善良的心却被重重压力和焦虑割得伤痕累累。
本该情窦初开感受美好感情的年龄,却被贴上“早恋”的禁止标签,抹杀了爱情的纯真和美好,失去了感受爱,付出爱的能力,仿佛爱情是可耻的一样。
而待到高考过后,家长忽然开始催促你去谈恋爱,仿佛爱情是东西,想要就能有,不需要任何的学习一样,也是,也许他们很多人从来没有感受到过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想当初因为一次考试不理想我拿着铅笔直戳自己的手指头,总觉得该戳出个洞,流点儿血,惩罚一下自己的失败才行。
可是现在想想那时的那样的心态有多可怕,学校从没有教我们如何去面对失败,只希望我们次次考好,次次成功,仿佛每个人都应该是常胜将军一样。可是不肯正视失败的人又如何有勇气再次努力出发呢?
04
这部影片中让我印象比较深的另外一点是家人的相处方式,朱莉的家庭为了给残障的叔叔提供更好的疗养,花了大部分的钱,因此并不富有。
当母亲因为自己的孩子得不到同龄孩子拥有的干净整洁的环境时,她和丈夫争吵起来,可以想象出朱莉当时的难过和自责,在这个争吵过程中,我发现每个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别人而不是自己,母亲为了爱自己的女儿,父亲为了爱自己的弟弟,并且父亲一再跟朱莉说对不起,这不是你的错。
争吵结束后,父亲和母亲分别找朱莉聊天,父亲表示抱歉,也告诉他他对弟弟的爱,以及关于这一决定背后的承诺。
母亲告诉朱莉她有多爱朱莉的父亲,爱他的善良和坚强。他们让朱莉知道他们争吵并不是朱莉的错,也让她明白,虽然他们争吵了,但是他们依然非常相爱。
在经过这些交流之后,朱莉虽然难过,但是她的心灵并没有受到伤害,而是更加的爱自己的家人。
我注意到朱莉的妈妈经常跟朱莉说,Honey,you can tell me,这是再告诉她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你都可以信任我,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渴望这种信任以及可以与人倾诉和分享。
在生活中,我觉得每个父母都应该学习如何去保护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在愤怒的争吵后,能够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的伤害,并能够及时的抚平这种伤害。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当父母吵架时,会怀疑是不是自己的错,也会怀疑父母是不是不相爱了,会对家庭失望,甚至对将来的婚姻感到恐惧。
这是因为很多父母吵架只为了自己,只顾发泄自己的情绪,看不到其他人的需要,更别说安慰自己无辜的孩子了,这样自私的父母却有那么那么多,这也是很多人拥有不幸的童年的原因,这种伤害是心灵深处的伤害,倘若得不到治愈,直到成年伤害依然还在。
05
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引导,在我们还不懂什么是爱情,还没有确定自己的价值时,拥有一位导师就很重要。
朱莉很幸运,不仅有文艺睿智的父亲,还有善解人心的母亲,布莱斯也幸运,他有外公引导他。
可是我们国家却特别缺乏人生导师,多数人连谈恋爱都是跟偶像剧里学的(因为没人教他),以为爱情是不顾一切的牺牲,甚至连骨气和尊严都可以丢弃(以为是为了爱)。
以为爱情是等待白马王子,是鲜花和巧克力,以为爱情是保卫战(三角恋中),不断的妥协而无底线,以为爱情是一种感觉,而忽略了恋爱的对象的整体判断,常常活在自以为的爱里,其实在跟自己幻想中的人物谈恋爱。
国产的多数爱情片里往往有一种“英雄主义”在里面,不管是英雄救美还是美人救英雄,这种桥段总是免不了,仿佛找人谈恋爱是找个救星,或者因为感动而产生的感情,似乎爱情从来都不对等。
而这部影片里男女主角谁也没有要拯救谁,而是各自自我成长,引导的角色有长辈担起,就连朱莉在守护心目中的美好——那棵梧桐树时,布莱斯那时候没有帮助他,但是朱莉并没有因为他的不“拯救”而直接否定这个人。
我有时候会觉得国人所缺乏的东西却恰恰是大环境所导致的,多数国产电影里对爱情和成长的曲解让大众误以为那就是爱情,因为他们从来不知道真正的爱情是什么。
我想到《飘》里面瑞德从来也没有拯救过斯嘉丽,甚至在斯嘉丽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离开了他,那是因为瑞德有更大更重要的理想要去实现,斯嘉丽必须一个人成长起来。
因为成长这件事本来就是自己才能够做的事情,也许人生就是让我们不断的自我探索,自我修炼的过程,直到我们找到自己愿意坚持一生的东西,也许是让社会更加公平,也许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也许是帮助一些人……
如果大家都能够仔细的看看这部电影,我相信对每个人都会有所启发,不管是对于爱情的理解,亲情的看法还是价值的判断,这个故事很简单,甚至场景只有两个家庭,一个学校而已,可是内在却丰富、细腻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