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阅读世界历史的时候,我总会一边读着,一边在脑子里提出很多为什么。最有兴味的事情就是,每当我提出一个新的为什么,作者就正好在接下来的章节里,提出一样的问题,然后给出解答。
比如,我会生出疑问,是什么契机使西欧成为全球最先进的地区,难道仅仅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没那么简单。欧洲革命的成功,社会的进步,是因为起中坚力量的资产阶级普遍觉醒。
那么,为什么他们能觉醒,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人们就没能在他们之前做到呢?答案是因为在欧洲兴起的启蒙运动。
那为什么启蒙运动会在欧洲发生呢?原来启蒙运动是受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影响,人们以一部分哲人为代表,开始相信人类是可以通过理性而使世界变得更好的。
而又是为什么,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会在欧洲首先发生呢?和农业革命一样,这绝不可能是人类主动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产物,而是“被迫”的结果。工业革命时众多发明家的纷纷涌现,并不是发明者们突然一起脑洞大开的巧合。就如作者所说,除了在强有力的需求的刺激下,发明者很少做出发明。因为市场急剧扩大,商品需求增加,对生产率的提高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当时所设的诸多奖项,大力鼓励发明创造,也是一种证明。于是,才有了那么多闻名于世的、里程碑式的伟大发明。
资本驱逐利益,这很好理解。不过,市场的急剧扩大和商品需求激增是怎么出现的呢?这就又要说到青史留名的地理大发现。新航线开辟,促进更多贸易的开展。殖民地迅速增加,成为了西欧母国本土商品销售出去,赚取丰厚利润的重要市场。再加上,地理大发现,带来了新的植物、动物,甚至新的人类社会和新的人们,构成向传统设想的挑战,从而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这样,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历史会意义重大、浓墨重彩了。
继续问下去,为什么实现地理大发现的,是欧洲人呢?这与欧洲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西欧不像亚洲,远离许多侵扰。在先前的历史中,四面八方都易受到侵袭,阿拉伯和中东、罗马帝国、蒙古,都曾经侵扰和攻击过这块半岛。所以在数世纪里,从未有过长期的平静和固定不变的状态,一直在被动地不停折腾。也正是因为如此,从不曾与外界隔离或脱节,而是在不断的刺激中寻求进步、发展。
当时明朝的航海领先世界,但明朝皇帝全面撤回了航海活动,闭关锁国。同时西欧人一直希望与东方建立贸易的陆上通道,被阿拉伯人长期控制,充当中间商赚取利润。现在,陆上过不去,海上正好完全空出来,没有任何阻碍,所以西欧人自然会选择海洋,并且迅速发展起来。
俄国在16世纪的时候就意识到自己与西欧的差距,并且开始借鉴追赶,在沙皇彼得大帝时期进行得如火如荼,成功实现了打开一扇“面向西方的窗户”的目标,后又由叶卡捷琳娜大帝继续下去。
清朝和日本的统治者,都是为了维持一成不变的现状和秩序,便于自己统治,所以均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从统治者的初衷来看,这一目的实现了,而且实现得很充分。同时,也失去了与外界共同进步的机会。最开始,因把外国人全部严格排斥在外,确实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后来当侵略者用武力强行攻开国门时,与世隔绝造成的劣势就完全暴露出来。
与非洲在距离上,满足了时间短、速度快的海上运输要求不同,清朝所处的远东位置实在太远,光是第一次到达亚洲,欧洲人就走了许多弯路,用了许多年时间才得以实现。与列强们为种植园劳动力需求量的剧增,将成船的非洲黑奴运往美洲也不同,清朝被入侵时,工业革命已经发生,西欧对劳动力的需求已经不大,更需要的是销售商品的市场。所以,唯一能卖入清朝的商品——鸦片,成为了重头戏,也由此为直接导火索,引发了后来的鸦片战争。清朝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割地赔款。
日本原本和清朝国情相似,但学习效仿别国,历来是日本的习惯。从前学习唐朝,现在学西欧。虽然也是闭关锁国,日本却保留了少数荷兰人,在指定区域内通商,这实际留下了一扇日本与外界相通的窗户。因此,震动来时,日本的痛苦较清朝更少。除此之外,日本还恰好赶上天皇去世,德川幕府倒台,由此新的掌权者上台,立明治天皇,明治维新成功。几十年后,日本在海战中战胜俄国,成为第一个摆脱西欧的亚洲国家,自此不再被视为劣势国家。
在清朝,慈禧太后当权,以光绪帝为首的少数觉醒的有识之士,力量微薄。因为没有像欧洲那样庞大的资产阶级支撑,也没有成熟的商品货币经济形态,在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下,广大农民对自上而下的改革仍然是漠不关心的,不能与改革者互动。最终因孤立无援,戊戌变法失败。这也证明,自上而下的改革不适用于清朝的情况。最后,还是自下而上的革命,才终于实现了改变,建立了新中国。
当清朝被入侵时,仍然有一个强有力的、统一的中央政权,所以侵略者最终也未能彻底奴役清朝,把清朝完全殖民地化。而印度则不同。印度没有统一的政权,各个公国长期互相对立。英国人进入时,甚至受到了欢迎,因为公国们希望借此来打败其他对手。再落后的武器,也不至于让一小撮英国人,轻而易举地统治整个印度。正是这种内部的不团结,才使英国人易于挑拨离间,于是整个印度被彻底征服。
不仅如此,英国人还阻止印度纺织业、制造业的发展。世界原材料价格曾一度高涨,印度作为世界重要的原料产地,所得到的剩余资本,都没能用于发展自己的现代工业,出现了被叫做“流产的现代化”的现象。这一影响直到今天,仍然存在。
印度的不团结与非洲的一些情况相似。在非洲,如果没有本土那些为了利润而搜集、抓捕同胞的非洲酋长们的帮助,欧洲人要做贩卖奴隶的贸易,本没有那么容易。
在欧洲称霸世界的时期,被侵略的世界各地区情况各不相同。所有的一切,其实无非还是说明了两个最普通的道理:内部的团结统一是最重要的;与外界保持联系、与时俱进,是防止落后的重要前提。
爱书的人,不敢对历史妄加评论,只是读书过程中有感而发。学习永无止境,如有不成熟之处,请多包涵和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