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在后知青年代

作者:佚名


人生如白驹过隙,整整47个年过去,说来已近半个世纪,适逢天坛知青聚会,前些日子的网络相遇,今天终于面对面在一起。


蔚蓝如洗的天空,几朵白云缓缓移动,祈年殿的殿顶尖头冒出红墙,苍松翠柏鲜花争艳环绕着公园,不远处知青们的聊天叙旧的动人场景……,这一切,虽都进入眼帘,都又似乎不在他们的视野之中。


长时间两眼默默相望,看面容,追忆着从前的模样,当年,一个是既文静又不失活泼,端庄漂亮的青春女孩儿;另一个是见了异性略显腼腆,不知如何表达的笨小伙。


短暂的无言,不知谁先主动,伸出手来,随即上前,两只手紧紧的握在一起,嘴唇上下嚅动,轻轻地唤着各自曾经熟悉的名字:“思思,远方”,仍是无过多言语,待抬头相望时,只见两人已眼圈红红。



两人当年的相识,纯属机遇的巧合,命运的驱使。


远方1972年从陕北插队的山村,来到西安一所大学上学,同班有个卫同学,年龄30有余,当过部队院校警通连的排长,后转业临潼华清池工作,任接待科长。上学不久,班里同学很快熟络,卫同学年龄班里属老大,自然当了班长,他对班里工作热心负责,尤其对远方几个初68届小弟妹关爱有加,时常关心学习,问寒问暖,施与援手,解决疑难。


放寒假了,多数同学家在本省,都纷纷与亲人团聚去了,只有远方几人没有回家,困守在孤零零的宿舍,由原来的,宿舍、教室、图书馆,饭堂,四点一线,只剩下睡觉、看书和吃饭。


这时,卫同学回校取东西办事,看远方他们在校没什么事可作,便说:“闲了和我到临潼华清池浪(玩)走”,远方一听这是个好机会,遂答道:“好呀!明天我们就去”。


西安城距临潼约50华里,那时交通没有现在方便,需要从西安城外西南角的校园,坐公共车到玉祥门乘长途车,或者到东郊韩森寨甚至更远霸桥一带搭路过车到临潼。实际当时不少年轻人还选择骑自行车,一路半坡博物馆,华清池游走,风景美不胜收。


远方和两个同学大早起来奔向长途车站,到了临潼,太阳已日高八丈,那时没手表,时间却掐算的准,八九不离十,刚好10点钟。


走到华清池大门,卫同学已在门口等候,先到他办公室喝水小坐,稍息片刻,便带着远方等人在园内四处参观。


华清宫是唐代封建帝王游幸的别宫。背山面渭,倚山势而筑,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馆殿,遍布骊山上下。唐诗人白居易《骊宫高》诗曰:“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实际华清宫上至西周时期就是国君游幸之地,之后历朝历代,绵延不绝。直到清代康熙42年西巡时也还重修过华清池(原华清宫),并曾“驻跸温泉”。这以后到了民国时期,也有过几次整修,但景象早已与盛唐时期相去甚远。



远方等人边看边聊边走,沿着台阶去看五间厅,这是当年老蒋曾经住过的地方。这时园内人慢慢多了起来,当时旅游还不时兴,外地游客很少,有也是慕名路过,来的大多是西安附近的人,有夫妻二人带着孩子的,有如远方等一样西安城里的年轻人,还有不少附近工厂的靑年职工,三五成伴的经常来这里玩儿,把这儿当成了后花园。当然玩儿是一方面,主要是华清池有温泉,更多的人是冲着泡温泉而来,当时票价也便宜,单位和家里大多没有正规的洗澡设施,这里就成了现成大澡堂。


远方几个人进了五间厅的院子,院子不大,只见有几个年轻女孩正在当年东北军捉蒋时,开枪留下的玻璃弹孔处议论着,听着口音不像西安人,有江浙味的,还有满口儿话音的,这让远方对这几个女孩儿有了兴趣,不由自主走上前去搭讪,“这个弹孔是西安事变捉蒋的见证,东北军警卫营长孙铭九,带着先遣队首先攻入这个地方,老蒋闻枪声,连假牙套都没来得及戴上,就仓惶跑了,……”。


那几个年轻女孩静静的听着,不时相视一笑,不时的点头。其中一个说普通话带儿话音儿的女孩,对着远方说:“我们厂就在旁边儿,经常到这儿泡温泉,捎带着爬山玩儿,这儿没讲解员,说明牌也特简单,你讲的真棒”。


远方说:“我是延安北京知青,在西安上大学就学这个,对这儿发生的双十二事变还是清楚的”。远方看似无意,实际也是有意,将自己的身份不等人家问,提前暴露出来,明显是向年轻女孩儿套近乎,远方心里不知怎么就已断定,这个说话的女孩也是来自北京的,说不准还是北京知青。


果不其然,远方话音未落,那个说话的女孩,白白的脸蛋面带微红的说:“噢!你也是北京知青,我也是,72年分到附近缝纫机厂的”。这让远方的猜测当即命中。


短暂的几句交流,拉进了彼此的距离,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在双方的心里都由然而升。


远方随后走到卫同学等人跟前悄悄说,你们先到別处转转,别等我,我和她们再待一会儿,卫同学等人听了马上会意,带着一脸的坏笑走了。


远方来到几个女孩儿旁边说,咱们一块儿去到另外地方转转吧。那个刚才搭讪的女孩说:“好呀!你正好给我们讲解讲解”。远方口里应承着,是的,是的!实际心思却不在这儿,一种潜意识的驱使,远方只是想和她们在一起多待会儿,尤其是和这个身高比自己略低,苗条身材,皮肤白净,一头秀美短发,脸庞椭圆,眉目传情,笑的动人的,爱说话的,同乡女孩儿多拉近些距离。


几个人边走边聊,哪个中学,哪届毕业,家住北京哪儿,在延安哪个县插队,村里干活儿苦不苦,累不累?一问一答,不一会儿,互相的情况都了解个门儿清。经历相同,话语拉近,双方都有了亲切感,之前的羞涩,不知不觉早已飞到九宵云外之中。


到了当年老蒋藏身的石头缝隙处,远方又开始了连说带比划的现场讲解:老蒋如何穿着睡衣,慌不择路,奔向后山,前有漆黑一片的骊山,后闻枪声大作,士兵追赶,别无去处,只能就近钻到路边石头缝里,妄图躲避一时,谁知让追兵从里面给架了出来。


简明扼要的讲解,不时引起女孩们的笑声,不知是远方的讲解动人,还是讥笑老蒋被抓的狼狈。远方也跟着笑岀声,不由地掏出颗香烟点上,去压抑心情的兴奋。


这时,几个女孩儿好奇的爬上石头缝,远方见状,口说注意点儿,胳膊早已伸了出去,保护着她们,当扶着那个北京女孩儿时,远方的手伸了过来,女孩儿也不由自主的将手伸了过去,由此开启了两个人的“第一次握手”。


远方此时越加兴奋起来,站在《捉蒋亭》前,不失时机,又继续卖弄他的那点知识,“捉蒋亭原名叫正气亭,1946年,胡宗南发起,由国民党黄埔军校七分校士官捐款而兴建,解放以后,亭子保留原貌,人民政府把他改名为捉蒋亭,用来纪念这个历史上的著名事件……”。这时,旁边的游人也围拢过来,远方心里想,这点知识真没白学,一下有了用武之地。


几个女孩儿和远方站在亭廊边四处瞭望,抬眼望,山上苍绿,烽火台矗立在山顶;山下,远处的渭河似一条白线,近处华清池大半收入眼帘。忽然那个北京女孩儿,趁人不注意,递给了强子一张折叠好的纸条,说:“回去看吧,你以后就叫我思思吧”!


远方见状连忙不迭说:“我叫远方”,不知远方怎么想的,没有说出大名,估计是对思思这个小名的回应吧。


远方把纸条在手里捏着,真想打开看看,犹豫再三,还是放进了衣服口袋。


几个人迈着年轻人矫捷的步伐下山了,青春的快意写在脸上,尤其是思思和远方,更是难以掩盖心里的激动,可又不敢过分张扬,那种心情只有她(他)俩心知肚明。


到了华清池门口,送走了思思和她的同伴,目随着她们渐渐远去的背影,远方迫不及待的掏出纸条,字迹隽美却潦草,不知在什么时候匆匆写就的,对!思思中途去了一趟小卖部,结果留下了远方至今,仍然记忆深刻的明码电报,“很高兴认识你,望联系,陕缝厂叶思思”。


远方和同学离开了临潼,路上,同学打趣的问,“和老乡谝美了吧”?远方只嚅嚅回了一句,“都是在陕北一块儿插队的知青,谝了几句”。再不接茬儿,省得同伴抓住题目,兜个底掉,回班里去扩大范围,让人成为话柄。


很快假期过去了,远方又继续着校园那充满浓郁读书气氛的生活。临开学前,按地址给思思写了一封信,介绍了自己的真姓大名及学习生活情况,并附了通信地址,表示为革命,我们一定搞好各自的工作和学习,为四化贡献力量等漂亮语言。



思思工作在车间,工种是缝纫机壳的组装,首先要在机壳上攻螺丝孔,然后将大小不同的零件装配到机壳上,再用螺丝刀将螺丝分别拧紧固定上。程序看似简单,可工序复杂,工作中不能分心,脑子不能抛锚,稍一分神,就容易出错,还需要返工。


日复一日工作在车间,思想也显得麻木,只有在下班后,洗漱完毕,躺在宿舍的床上,才翻着自己喜爱的文学杂志或小说,让疲惫的身心得以一时的释放和苏醒。


可此时这几天的思思,可和往常不一样,眼睛虽然看着杂志,心却像飞翔的鸟儿一样,落巢在华清池和远方偶遇的情景之中。


思思上中学时,男女生分班,没有太多条件和男生接触。不满18岁下乡来到陕北插队,虽然队里有男生,可今后出路渺茫,很多男生也不入眼,整天价吹牛打架,怎能依靠的住。所以遇到套近乎的,追求的男生,就躲就回避,有时还不远千里回北京,像避难的一样。思思心里牢牢记住爸妈的叮嘱,洁身自爱,先踏踏实实的在队上好好劳动。


招工到了工厂,这个厂是上海迁过来的,工作生活环境都不错,从山沟来到关中大平原,眼界开阔,一扫下乡时的无聊和烦闷,心里一下亮堂起来,工友们整天生活工作在一起,别提有多高兴。可就有一点,不愿和适龄男性接触的毛病,一时改不了。按说在工厂选择余地大了,自己也到了年龄,偶尔春心也在萌动,也想找个意中人。谁知一落实到行动,头依然是昂的高高的,凡人不爱搭理,闹得到至今还心中空空。


是什么原因如此这样,不想这么快交男朋友,还是没有意中人?睡在被窝里,左思右想也搞不清楚。


一想起前些天在华清池遇见的那个知青大学生,不由睡意全无,如同过电影一样,反复回忆着相识情景,不管是谁主动,还是谁被动,或是投桃报李,一拍即合,自己也一时弄不清?


今天天收到远方的来信,打开一看,说的都是正经的语言,看到的不是“工作”就是“革命”,这可真让有点小资情调的思思,心里十分扫兴。


不过话说回来,思思还是心里略带兴奋,毕竟收到了强子的来信,建立了联系。心想路还得慢慢走,听已婚的老大姐们常说,男女交往不可强求,马到成功者有之,路途漫漫亦不少,这都得靠双方的共同意愿才能促成。想着,恩思拿起了笔,给远方写了第一封回信。


远方收到了回信,看到思思在信中简单介绍了自己的工作情况,提到了工作之余,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希望远方能在学校图书馆借两本小说给她看,并提供了书名。


借书这事儿不难,图书馆借阅图书方便,看的书也是文学类小说,随即远方去了图书馆,真凑巧,很快将书借出来,给思思发了信,告诉她,已托周末探家回华清池的卫同学将书带去,并仔细咛嘱,看完书后,下周末交给卫同学即可。卫同学无意间成了鸿雁传书的信使。


两个年轻人的联系在继续着,信件不断,传达室和信件报箱,成了两人每周一次必去的地方。


这期间思思两次来西安城,和同伴约好一起回临潼的时间地点,便独自来到和远方的见面地方,南门外25路公交车的站牌下。远方这时已早早等候在那儿,二人来到古城墙下,护城河边,在一处僻静的地方,席地而坐。


两人互相对望着,一时严肃,一时脸红,过后又相视抿嘴而笑。回忆起之前在华清池的偶遇,都觉得又巧又离奇,远方不由冒出一句:“真乃天作之合呀”!说的思思,顿时脸上泛起一片红晕。说归说,玩笑过后,回到正题,开始聊着各自的工作、生活、学习情况,还有那今后的理想。


在春意盎然,桃花盛开的季节,在金黄色的落叶铺满大地;或秋风瑟瑟暖阳之下,两个人忘记了时间和空间,共同的话题,相近的兴趣,将两个人的思想逐渐拉近了距离。


下午约两点钟了,二人来到东大街五一饭店吃了肉包和蛋汤,顺路思思进了几家商店,买了点生活用品,这也是每次来西安的习惯。分手的时间到了,两人握了握手,相约回去写信联系。望着思思的身影渐渐消失在人流中,远方这才转身走出南门,往学校的方向走去。



远方即将毕业了,当时的分配政策,基本上是哪来哪去,从部队来的回部队;从工厂来的回工厂;从农村来的,回到各所在县,根据地方需要和本人专业再行分配。也有统一分配一说,但名额有限,大体分到省级机关和大专院校。


远方及时在信中向思思讲了分配的情况,还说,如果能被入选统一分配,留到西安那是最好的结果。不知是宽慰思思,还是自己的一种幻想,估计是两种成分都在,终极目的是想和思思继续在一起,别分离。


思思接到信,晚上睡在床上辗转反侧。自从认识了远方,有心和他相处(二人都没往深处说)起,就考虑到远方将来的分配去向问题,但是又觉得两人的事还在进行之中,走到哪儿还不一定,毕业这事儿也没到眼前,所以也没有太多往将来去深想。


事到临头了,现在不想也不行,但想的太多也解决不了问题,思思只能在信中嘱咐远方,面临毕业分配,只能一方面凭运气,另一方面找找门路,看看有没有活动的余地,话语中流露着远方能留下西安的一分侥幸。


远方看了思思的回信,也是一愁莫展,自己在西安如同过客,作为外来人,只认识老师和同学,人地两生,哪儿来这么大的能量,去解决这个难题。只能盼着统一分配这个机会,能不能撞上大运,降临在自己头上。想着便给思思写了回信,话语简短,却一语中的,分析了情况,最后一句话:“听命运安排吧”。


毕业分配工作开始了,实际过程、步骤很简单,事前几天,系里开了毕业教育会,强调学员要服从党和国家的分配,祖国需要就是你的志愿,让去哪里就去哪里。并召集了班党支部和班委会开了个小会,宣布了大体政策,简要听取了一下意见,便敲定了分配去向名单。


全系开大会,正式宣布分配名单。很快,55个人的命运决定了,人生又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名单宣布完,有人故作镇静,有人垂头丧脸。镇静者是早已料到结局,垂头丧脸者是活动了半天,竟然前功尽弃。也有暗暗喜形于色者,那是分到了好单位。


说到远方的分配结果,用同学们的话说,分的还不错。可远方却丝毫高兴不起来,班里只有极少数同学列为统一分配,远方能有幸名列其中,分到大学工作,固然好,可地点却需要强子再次回到陕北,再次扎根去“闹革命”。


实际远方自打离开了北京去延安插队,地域观念早就不复存在,“哪的黄土不埋人”,只想着早早招工,离开农村,挣钱养活自己。


离开西安回到陕北,实际没什么,只是不久前,刚刚认识思思,现在又要离开了她,这才是远方心里的最大纠结。看来远方对思思也是动心了,尽管没有明确关系,但心已和思思,不觉已经栓在了一起。


既然分配了,学校生活就宣告结束,正巧老师交给远方及两个同学的课题没有结束,尚能在学校多待两月。这期间,远方一边忙于课题,一边和思思约好,去临潼见上一面。


远方到了工厂门口,和看门师傅说了一下,接通了总机,思思在电话中说,在门口等,我一会儿就出来。


思思之前早已找好同事替班,回到宿舍略微打扮,换了衣服,就急忙来到厂门口。


两人在公路边的小道上,并肩往县城的方向走去。工厂距县城只有5华里,很近,一会儿就到了。在县城饭馆吃了中午饭,随后,两人进了当初相遇的地方,感情朦胧的初始地一一华清池。


爬上骊山的半山腰,找到一个环境清静,游人不去的地方,两只手不由紧紧握在了一起,思思的眼泪瞬间落了下来,远方掏出手帕轻轻给她擦拭着眼泪,轻轻的说:“思思,別难过,尽管我回了陕北,但我不会忘记妳”。说着,远方也是泪眼婆娑,控制不住自己。


思思说:“你放心走吧!我会管好自己,虽然我们没有山盟海誓,但我会记着你”。强子激动的上前,第一次将思思紧紧的拥抱在怀里。在远方的怀抱里,思思也是第一次感受到男人的温暖和力量,难分难解,……。


夕阳西下了,闭园的摇铃声从远处传来,分手的时候到了。


走出园门,远方往东送思思一里,折回来,思思又送远方同样距离,两人总不愿就此分离。不知是谁先啍起,插队时常唱的歌曲:“一条小路弯弯曲曲细又长,一直伸向迷雾的远方,我要沿着这条细长的小路,跟着我的爱人上前方,……”。


这时,开往西安的长途车早已停驶,强子要赶着去火车站坐火车回去。


两人再一次握手,轻呼再见,依依不舍的反复转身挥手离去。



远方完成了课题,打好行李,重复着熟悉的,西安,铜川,延安,先火车后汽车的路线,一路北上,再次回到了曾经走上社会的起点一一延安。


走进新的校园,只不过身份变了,由学生变成了老师。


来到新的工作单位,了解业务,熟悉环境,接触同事,一切从头做起,头脑中被新情况所包围,想的最多的是什么时候,以好的状态和勤奋努力,早日执三尺教鞭走上教台。


思思知道远方已到了陕北,心思渐渐平静下来,每天上班下班,闲了和小姐妹也来华清池洗澡,每逢到此,想起和远方曾在这儿分手,心里就像水中涟漪泛起,每每唤起那难忘的回忆。


思思和远方,分处天南地北,联系还在继续,只是书信没有之前频繁,远方的工作压力,思思身边的打扰,逐渐逐渐,不知从哪一天起,断了信息。


当然,思思之后工作有了变动,远方也经常外出学习,可能互有书信,但当时信息联系的落后,信件经常被拆或遗失,这也是信件收不到的原因之一。


这以后,思思姐和远方分别相继成家育女,并分于80年代中期以后,离开了陕西,回到了北京。工作,生活,家庭,事业,日出晚归,那遥远的过去,至今没有忘记,尽管只是短暂的,但永远却扎根在心底。



21世纪的头两个10年走到尽头,第三个10年在延续。当年的知青绝大多数,都早已离开社会的前台,沿着台阶一步一步走了下去。无论你当年在工作和事业中,是如何辉煌顺利,或是坎坷遭遇,统统已经划上句号,从哪儿来,又回到哪儿去,无一不消匿到生活中的平寂。


思思当年回京后,有幸仙人引见,选中到了高层机关工作,多年来,开阔了视野,作风朴实,不多言语,踏实努力,积极进取,可谓春风拂面,一路顺利。


远方也经多方联系,选择在市级机关,扔了教职改行做了管理,一路勤奋务实,虽然平顺也历经风雨。


退休了,离开了工作环境,却也关注八方信息,思思和远方,仍同在职时一样,仍然离不开电脑和手机。


国内外大事,社会消息是两人的关注重点;文化文学的情操陶冶也是一生至爱,更有那,当年知靑们的文章回忆,也让他们特感兴趣。也难怪,这些人都真正进入了“后知青年代”,虽说不上风烛残年,可记忆力大为减退,遥远的过去,只剩下翻着篇儿去逐字逐段回忆。


思思有一次,翻到群里的一则美篇,觉得写的挺好,留了言点了赞。转过天,再打开文章,作者有了回复:“谢谢欣赏!妳是哪个县插队的”?


思思有个习惯,见了好文章都留下几句感言,但从不过多往返回复。今天不知怎么,见到作者的提问,连忙爽快的做了回应。


隔屏的远方,自打见自己的文章被人点赞后,心里真如坐过山车一样,上下翻腾,倒不是文章被人欣赏而高兴,而是见了留言者的姓名及Logo(图标)头像,一下想起当年的思思。姓名是她,形象也相似,难道就是当年的她?


尽管心里激动,但也出于谨慎,以免认错人,老了老了,别闹岀如此低级笑话。远方强忍激动,不动声色做了回复,问她在哪儿插队?没有半响,那边的回复来了。


远方见了回复,立即答复:“妳是思思吧?我是远方”。半天不见対方回复,坐立不安的远方,盯着手机,边沉醉在当年那一幕幕的相处,……。


突然,微信朋友圈里出现了“新朋友”,一看,思思加了自己的微信。


思思和远方,40多年后,再次相遇!两人都激动万分,之后的若干天里,几乎每天都在网络上,绪说着各自这些年的生活工作情况,更少不了回忆在华清池的相遇情节,偶然间的话语停顿中,也冒出一句:“你(妳)还好吧?”这一暗含着互相思念的话语。




思思在聊天中曾写了一段极为深刻的感言,让他作为本篇的结束语!


“人至相遇,就是两个走失多年的有缘人的重逢;就是两颗寂寞的心的共同厮守;就是当我们奔跑在各自的轨道上,忽然向对方行走的方向,望了一眼后的牵手同行。无论怎样的距离,相遇,总会给这漫长的时空架起一道美丽的桥!让我们心执一念:等待你,等待相遇!


很喜欢书里,电影中的每一个相遇的桥段,那样一种暖暖的期待,足以慰藉了多少书里书外,荧屏内外,渴求相遇的一颗心!无论是那种乍然相遇的惊喜,还是期待已久的相逢,甚至幻想过无数次细节的相遇,无论是可遇不可求的骤然邂逅,还是弱水三千只取了一瓢饮的钟情,让这个芸芸的世界中,多了一个感动的瞬间……。


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世间总有你所要遇见的人,在远方一个未知的角落等着你;总有一个你想要遇见的人,在人海中默默的念着你;总有一个充满温度的遇见,在执着的为你守候着”。




写于:2021.5.20


(约7700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05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527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779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685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99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0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89评论 3 39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54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90评论 1 29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34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16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94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7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5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1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849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58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