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8日 周六 阴
一、知识与智慧
苏格拉底是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家,是拥有智慧的人,知识是他存在的方式,这些知识是刻到骨子里的,说与做一致,他相信自己所讲的每一句话是对的,哲学此时变成了他的智慧;哲学教授拥有大量的哲学知识,离开书房的他可能遇到领导点头哈腰,在他身上,知识与智慧是割裂的,甚至没有智慧。
今天的教育问题是把知识当成名词,其实是动词,活生生的。所教知识没有转化为内在力量,相反成了对抗考试的工具,不是应对人生的工具。知识分成陈述性知识(是什么)与程序性知识(如何做),学生不是在学校习得知识,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而智慧是默会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潜意识,不需要到意识层面成为工具,无意学习是潜意识的主要部分,大量阅读构成无意学习;在思维层面,语言比意识更为有效,成为语感;数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强调动作,就是潜意识层面的学习,大量的动作经验培养数的感觉,同样,人的价值观培养也是潜意识层面的培养。
教师教孩子知识是意识层面的教,没有兴奋,不积极,不会形成智慧,我们需要为孩子的潜意识搭建背景,提升意识层面的效率。真正的优秀老师喜欢备课,喜欢整本书阅读,因为在备课过程中内心会受到强烈的冲击,影响自己面对世界的姿态,影响自我生涯,化为生命的一部分,这与课程对人的素养有关。怀特海的浪漫、精确、综合三阶段中,浪漫与综合属于一回事,是潜意识层面,而精确是潜意识跳到意识层面阶段。
二、自由与纪律
今天的应试教育出现问题了,为什么?应该倡导素质教育,但90%的人对素质教育有误解。怀特海对古人的批评有道理,“古人清楚地认识到—比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智慧高于知识的必要性。但是,他们认为智慧可以通过哲学家们对着年轻人滔滔不绝地演讲来传授。事实上,通往智慧的唯一途径是在知识面前享有自由;但通往知识的唯一途径是在获取有条理的事实方面的训练。自由与训练是教育的两个因素。”
素质教育的模型是人文主义的模型,强调多读书,读经典,但它不适合今天的时代。人文主义伴随贵族阶层的出现,他们不用劳动,把阅读当成阅读本身,艺术脱离现实。人文主义者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它的知识是死的,但今天的孩子要谋生,要存活,需要为自己买单,要解决现实问题。因此新课程的改革方向是对的,是智慧的另一种说法。素质教育要多读书,读经典是一种浪费,孩子需要精准的雕塑。多读多写是重要的,但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需要自由与纪律的循环往复。(最初的浪漫需要一种特殊的指引,毕竟,儿童是漫长文明史的继承者,让他在冰川时期的人类知识的迷宫中遨游是荒谬的)。
人发展到高处即是高度自由,也是高度纪律的,真正的自由以纪律为保障,从而到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状态。
三、兴趣与智力
浪漫、精确、综合是下一个阶段的浪漫阶段,是自由—纪律—自由阶段。
智力发展离不开兴趣,专注、理解是注意的先决条件。浪漫的本质是兴奋,数字难题会引发孩子的兴趣,因为它有挑战的动机。兴奋的本质是智力上的紧张感,核心是紧张与痛苦,适度的焦虑,这为下一个阶段创造了前提条件。教学中,激发兴趣,引发兴奋,教学的起点是认知冲突,平衡被打破,这个过程就是快乐的过程。
到底如何激发兴趣?通过外在还是内在的方式?小红花?认知冲突?事实上,可以外在,也可以内在。当然,最应该激发内在兴趣,且是借外在兴趣激发内部兴趣。外部不能激发内部,就会失衡,对知识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走远。因此,培育内在动机最关键。外部逼迫也有效果,“对不起老师,对不起家长”等,也有用,但进展缓慢。
孩子成绩不好,我们不会意识到我们把原因归结到“态度”上是不对的。态度不好是结果,是现象,背后的信息是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高手老师不会重点做思想工作,不会把精力放到班级管理上,而是放在帮助学生学业管理上,只要他不违反底线,我们只需培育他的内在兴趣即可,当然,这对专业要求很高。“逼”的专业含量很低,所以要放过孩子,聚焦知识本身。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都会达到优秀级别,自我镜像就是“优秀”,而初中开始就分化,差生的问题就是“没人告诉他如何优秀”。
四、浪漫、综合与精确
有一种自然主义的观点,强调自由探索,强调自由发展,但如今社会,孩子的自由探索需要的成本很高,教育不能不讲成本,不讲效率,因此,成人的引导+自由的探索相结合,也即自由与纪律的结合才会极大促进人的发展,这也是佐藤学的“被动的能动性”。
浪漫阶段强调自由,过早精确会影响学生概念的吸收与理解,撇开了浪漫,就无所谓理解力。如写作,写作之前需要有大量的自由写作,自由写作的缺失会导致丰富程度不够,破坏对语言的感觉。再如写字,经历精确写字以前,自然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会形成对字的感觉,这就是浪漫阶段,机械识字是有害的。而我们的教材问题是“精确阶段是唯一的阶段”。因此要“教材课程化”,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特点补充相关知识。
浪漫阶段与精确阶段确有冲突,“首创精神需和训练都是需要的,但训练会扼杀首创精神”。”首创精神需要浪漫,在自由状态下才会有创造性;训练会带着孩子梳理事实,需要精确,这也就牺牲了自由精神。“要在实践中发现自由和训练之间的那种确切的平衡,这种平衡能使求知获得最大的收获”。在成长的早期,应该注重自由,在稍后的中间阶段,重点是对指定的知识的确切掌握上。如果浪漫阶段得到了适当的安排,那么精确阶段的问题就不会那么明显。同时,唯一具有重要意义的训练是自我训练,这种训练只有通过充分享有自由才能获得。
对对自由与纪律把握最好的老师的秘诀是,他十分清晰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范围,不让学生记不相关的次要知识,成功的秘诀是速度,速度的秘诀是专注。但是,对于精确知识而言,秘诀是速度,速度,速度。迅速掌握知识,并加以利用。只要你得心应手的知识,你便牢牢牢牢地掌握它了。
浪漫的领域广泛,精确很重要。一个老师的优秀是鼓励学生探索,精确指导需掌握的知识,把最重要的内容固定下来,叫知识清单,需要快速掌握,迅速突破。而对于教师而言,教学内容的确定是最难的,很难明确这节课要教什么,以为自己知道,其实自己不知道。应试是死知识,记住字词没问题,但到思维层面就不行,还是核心素养不行。对知识的精确积累不加利用,就会思维僵化,综合阶段的本质是脱离那种被训练的比较被动的状态,进入积极主动应用知识的自由状态。如同体制内学校,拥有智慧的人少,能够精确掌握原理,无招胜有招的人少,进入自由境界,越来越无意识的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