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喝酒是不明智的选择,特别是喝到一半朋友看看表说不喝了,要回家了。送朋友出门,回到房间里看着瓶子里晃晃悠悠的半瓶子逛荡,我是喝呢还是喝呢。哈,虽说答案异常明显,但我还是必须要假装兮兮的自我安慰似得做个心理斗争出来。假装理智,假装冷静,和持续几秒的心理活动是这样的:喝,一个人独饮不免太过寂寞了?不喝,未免太糟蹋了这色彩依然艳羡味道依旧纯美的杯中物?然后,迅速果断地把杯子再次斟满,同时间脑子快速闪过一句万古名言,曰浪费是可耻的。正如大部分自我蒙混的心理战争一样,感性战胜理性,主观意识打败客观存在,必胜。
喝了这酒,后果甚惨。年纪一把的老人家,显然比起当年早已不胜酒力。硬生生给自己灌下这穿肠美汤,马上感觉,这喝的不是酒啊,明明是...人生!哈,还是这般矫情。精确到小数点的掺着蒸馏水的酒精,从物理反应到化学反应,就是有这么奇妙的功效 —— 使人矫情。
喝酒确怕一个人,以前是不甚同意的。
为什么呢?举杯一定要对饮吗?还是因为怕应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凉?这么说来,是不是古人还是今人都是一样的呢。这感觉很奇妙,好像在完成酒的穿越仪式。时间能多久,距离能多远,文化能多相异,语言能多不同,才能让感觉可以不在互通?恐怕是没有了。同样的感受与情绪,总能在相似的某一场景或时刻,穿越一切和你碰撞,让你的心灵都为之一震。
如果说与人对饮是边酌边聊的畅所欲言和疏导愉悦,那么独饮呢?是醺醺的寂寥与苦涩?肯定不是。
可是,坏了,老祖宗不是又说过吗,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什么伤心的酒,郁闷的酒,买醉的酒,无法释怀的酒...太多太多呢。要我说,老祖宗你这样不好,非要盖棺定论个八九成出来,让我们这些本就喜欢妥协的后辈晚生更加固步自封的不敢逾越了。可不曾想,时代变迁,物换星移,谁不想贪多点这一二呢?假使这比例真真恒古不变的话,依我看,也定要给出个轻重缓急,分门别类来。一二看似少,但可都是关乎生死之大事。所以,要我说,得一二者大幸,有八九者,大悟。
于是,喝着喝着,这酒自然变成甜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