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新年伊始,无论是在微信群还是朋友圈都看到各种拼搏努力、励志短语之类的信息,每个人都希望在新的一年里通过不断努力改变自己,获得更多金钱报酬、买上车子房子、提升职位等。
这个似曾相识的画面让我想起去年年初,许多人同样一腔热血写下种种目标,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股激情却往往只够支撑努力一阵子,继而又沉寂下去,等到年底才想起年初的豪言壮志,一年已经过去。
当然也会有坚定不移的从年初努力到年底的朋友,不断自我学习报班上课程,与自我死磕期望有所突破,可现实却是残酷,得到努力所带来的回报只有少数人,更多的人是明明付出一样甚至更多的努力,却只得到所得到比其他人更少的回报。
于是很多人会产生疑问:努力有用吗?为何努力那么久依然等不到春光明媚?
我想说错的并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可能一直在重复无效努力,既然是一种无用功,谈何回报呢?
假如,你真的希望在今年通过努力,达到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避免无效努力,以免劳心劳力却一无所得,下面这2个关键词也许能够让你评估自己的努力是否属于无效努力。
· 天赋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这就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1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专家,需要在这个领域持续钻研1万小时。
但我觉得应该再加上一个必要条件,想成为某个领域专家,还得有与之相应的天赋,有天赋再努力才可能在这个领域拿到80分甚至90分以上的高分。
让一个对写作毫无兴趣的人奋笔疾书,三十年后能跟莫言一样拿到诺贝尔文学奖吗?
让一个对数字、字符等完全麻木的人埋头苦干能写出像IOS一样优秀的系统吗?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里面还有天赋因素存在,就像某些同学一天到晚足不出教室研究数学题,但往往成绩一般,不愁及格但难拿高分;而少部分同学仅在课堂上认真,一放学下课都玩脱了,可每次遇到数学考试轻而易举就能拿高分。
同样的时间内,对数学天赋高的同学可以更有效率的学习理解数学,高效且有效,反之在数学领域天赋不明显的同学只能靠时间投入来弥补之间的差距,但也仅仅只能将分数从60分拉升到70分,再想提高光靠努力和投入时间已然是不现实的。
不用担心自己没有天赋,任何人都会有他擅长的天赋,只是有些人还没找到而已,有兴趣的话可以在网上搜索MBTI职业性格测试和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等测试工具,通过这些工具相对科学的分析下自己适合从事哪些领域工作。
谨慎选好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在没有天赋的方向持续做无效的努力,除了带来挫败感之外不会有任何所得。
· 欲望
每个人都有压力,很多人认为压力来自外界,实际上大多数压力来自于我们自身的欲望。
我们觉得买房比租房好,是因为人性天生有追求舒适生活条件的欲望,这种欲望促使我们努力追求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有一个朋友几年前去北京打拼,打算在北京买房扎根,今年选择回家乡工作。过年时与他见面后都快认不出来了,长期熬夜加班工作让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沧桑许多。
他略感无奈说,在竞争激烈的京城已经呆不下去,晋升空间基本为零,身后又一堆充满干劲和野心的年轻人在追赶,还是回家乡踏实,起码还能凭能力混个风生水起。
欲望无垠,穷尽一生难追,认得清自己能力边界,才不至于活得那么累,卢梭在《爱弥儿》提到:一个有感觉的人在他的欲望超出他能力时,就会成为一个绝对痛苦的人。
这几年创业潮红红火火,不少年轻人被那些动则估值过亿的创业神话迷了心智,前仆后继投入创业浪潮中,每天穿着牛仔裤白T恤坐在创客空间中喝着咖啡大谈商业模式消费体验,幻想着有朝一日上市成为新一代领军人物。
我身边太多这样的人了,有立志要超越BAT的,有发誓要颠覆现有消费生态的……到最后无非是一地鸡毛。
有欲望才有压力,进而会有努力,然而要控制欲望不要超过自身能力,超出自身能力的欲望无论如何努力,也填不了能力与欲望之间的鸿沟。
2017年,希望你的努力变得比以前更加有用,找到自己天赋所在领域,让欲望与能力匹配,不再让时间为无效努力买单。
你值得拥有更好的未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