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lindspots between us
【美】格列布·齐珀斯基Gleb Tsipursky
掌握底层逻辑,突破社交困局
How to overcome unconscious cognitive bias and build better relationships
推荐指数:5星
阅读之初,感觉偏理论,差点想放弃。第一章关于自动驾驶系统vs意识系统的理论与我们熟知的感性(直觉)vs 理性(觉知),儿童思维模式 vs 成人思维模式而异曲同工之意。此自动驾驶系统基于生存法则,自原始社会开始形成且指导人们适应恶劣的环境,而意识系统则是大脑成熟发展的理性结晶。
自第二章开始,关注各种认知偏差的介绍和剖析,原以为枯燥无味,但读之却也收获不少。作者以认知偏差释义为基础,辅以生活案例,归于纠偏策略,且在文末以问题反思正强化,将理论与实践反思相结合,增加了阅读的知识性,思考性,以及些许的趣味性。
最近一直在阅读与了解自己觉知自己且关注个人成长方面的书籍,大家从我分享的读书笔记可以看出。而此书恰是为之前阅读书籍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什么我们在职场和生活中会出现各种的情绪感受和冲突?为什么我们在亲子关系亲密关系沟通中不畅?为什么我们对社会事件有不同的评价?…这些都源于我们各自形成的认知偏差。同时在书籍的最后部分,作者分享了以EGRIP为指导的认清事实五步法。
反观自己,比较典型的认知偏差有:虚幻优越感,透明度错觉,知识诅咒,虚假共识效应,共情鸿沟(最突出),抗拒心理(最突出).. 现在了解到了自己的非理性思维模式,是时候主动进行有效沟通了。开始实践吧!
以下的认识偏差分类仅仅为个人拙见,方便应用(非作者思路),实际上各分类偏差之间也有相互重叠和交叉,此为个人倾向性的相对而非绝对的分类。
在生活中常见的认知偏差包括:
基本归因偏差(行为归因于个性或情境?)
群体归因偏差(由个体感知推测群体特征,或群体偏好的感知判断个体偏好)
终极归因偏差(对不喜欢的群体问题归因于群体内部特征,或喜欢某个群体问题行为归因于外部环境)。
个人相关的认知偏差包括:
虚幻优越感(高估自己的积极品质,忽视消极品质)
社会比较偏差(在带有社会地位的活动和各类物质上与同类群体彼此比较和竞争)
自我中心偏差(集体中倾向于将更多的荣誉归于自己,将失败归咎于他人)
与职场相关的认知偏差包括:
尖角效应(不喜欢一个人的某个方面,特别是当这方面使他在群体中与众不同时,我们就会严厉地批评这个人)
晕轮效应(喜欢某人身上的一个特征,就会对此人身上的其他特征做出过于积极的评价)
知识诅咒(忘记别人并不知道我们知道的信息,并低估学习这些信息的难度,知识水平不同造成交流的困难)
虚假共识效应(高估朋友,家人,同事及其他人对自己想法的认同程度)
亲子亲密关系相关的包括:
透明度错觉(过度自信地认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以轻易被别人接收到)
共情鸿沟(低估情绪唤起状态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解释了我们与所爱的人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多令人特别困惑的冲突,因我们难以识别情绪背后的驱动因素)
抗拒心理(当某人或某事限制我们的行为自由或选择范围时,我们容易产生抗拒的负面情绪)
社会方面的偏差包括:
公正世界谬论(认为世界是公正的,做好事的人应该得到奖赏,而做坏事的人应该受到惩罚)
旁观者效应(现场目击者越多,潜在提供施救的可能性越小相比较现场只有一个人。主要原因是责任扩散和社交信号)
乐观主义偏差(低估未来负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悲观主义偏差(高估未来危险)
权威偏差(服从偏差,重视并服从权威的程度超过实际应有的水平)
12个纠偏策略包括(摆脱由认知偏差导致的非理性思维模式)
识别认知偏差,制订解决方案
延迟决策和反应
使用“概率思维”
预测未来
考虑其他解释
回想过去
设置场景重现
换位思考
获得外部视角
制定规则
事先承诺
正念练习
EGRIP五步练习法
1. 情绪Emotions: 识别妨碍对方承认真相的潜在情绪
2. 目标Goals: 建立共同的目标,其中包括认清现实
3. 融洽关系Rapport: 通过将自己置于对方的观念阵营来建立融洽关系
4. 信息Information: 分享通过看清现实,从而更好地达成共同目标信息
5. 正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 当对方稍有一些积极的转变,就给予正强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