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嘛,其实只是生活本身,你怎么对待它,它就怎么对待你”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处于自我怀疑、自我颓废、生无可恋的情况下的我,翻看了自己最近一年的朋友圈,然后在微信设置里关闭了朋友圈功能。
这里向给大家科普下,关闭了朋友圈功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1)你还能把东西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里,别人依然能看到,但任何回复都不会有提醒——这也是为什么你会在朋友圈看到我发送的这条动态。
2)你还是可以通过点击好友头像看他/她历史的朋友圈,以及点赞/留言
3)关闭之后你的历史朋友圈不会被删除,仍然可以看到,等到恢复朋友圈功能的时候它们也都在。
之前我曾也做过一模一样的事儿,我没有坚持下来,这一次,我再也没有打开朋友圈,并非真的自律了,而是我发现,更新后的微信,没有打开朋友圈入口的界面了。
于是,我再也打不开朋友圈了。
对于我这个特么喜欢发朋友圈,闲来无事刷刷朋友圈的人来说,刚开始真的是极度煎熬,我甚至重装一次微信,结果手贱点成了重装系统,于是乎,所有信息全部清盘。
那分钟,想死的心都有了。
两个小时后,重新整理好手机的我,再次点开微信,结果发现,的确没有那个打开入口了,微信这样一个bug,居然被我遇上了。
在挣扎了两分钟后,我没有投诉也没有向微信反馈,我觉得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2
十二小时之后,生怕错过朋友圈什么大事的我,并没有发现有什么的不同,也不会有人去在意这个问题。
打开发现,看着曾经朋友圈的位置,如今只有扫一扫,刹那间有一个想法蹦入了我的大脑中:
如果一开始微信本来就没有朋友圈这个功能呢?
如果微信只是一款单纯的聊天工具呢?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点儿什么。
卸载朋友圈的二十四小时后,我把以前朋友圈的时间拿来看电子书,不知不觉,这个时间里我可以阅读三分之一本书,大概100-120页。
尝到甜头的我,我突然庆幸遇到了微信的这个bug。虽然在过去的这二十四小时之内,我无数次拿起手机打开发现,无数次打开扫一扫。
第二天,可能内心知道已经没有朋友圈的这个功能,打开的次数递减。
背单词,查看自己管理的微信平台的信息,练习一个小时口语,处理当天工作,编辑文章,闲来看看杂志,或者打打王者荣耀,写写文字,自学课本。这些事儿填满了我的时间。
第三天,再次打开次数,仅仅是两次。
原来生活没有朋友圈并非活不下去,相反简单了很多,也平淡了不少。
3
关闭朋友圈一年会是一种什么状态?
大崔关闭朋友圈的时候,我正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得知他关于朋友圈是在很久之后的聚会,他问我现在是不是在重庆工作?
我当时就白眼了,这是一个什么时段的故事了,我问:“你没看我朋友圈吗?我已经实习结束了,现在在....”
大崔停顿了一分钟,“额,我关朋友圈一年多了。”
石化石化,我真心石化。
那时候的认知里觉得,居然还有人能做到不刷朋友圈。
于是,我给大崔打了一个巨久的电话。
“刚开始,每天还是会不习惯,想要打开看看,有什么新消息。”
“后来渐渐地,也就忘了有朋友圈这回事。”
“第一次发现变化就是早上起来,时间充裕了很多,可以不急不忙做点早饭。”
“然后,回家看书,喝茶,看电影,写写东西,或者发呆”
“再后来,独善其身,认真思考,认真工作,认真生活”
“很长一段时间过去后,自己渐渐发现,自己并不需要那么多点赞之交,不需要那么多碎片化、粗浅、浮华的信息,不需要那么多鸡汤,养生,戾气,也不需要那些没由来的喜怒爱乐,羡慕嫉妒。”
“最后你会发现,其实你的生活,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关心,别人的生活,你也不会真正关心。真正关心你的人,往往是你需要关心的人,比如家人。”
“生活嘛,其实只是生活本身,你怎么对待它,它就怎么对待你。”
“很高兴你能关闭朋友圈。”
“相信我一定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看来关闭朋友圈的体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
朋友圈里世界,并非是真正的生活。
与其执迷于其中,活得别人眼中的自己,倒不如认真对待自己的生活。
4
关闭朋友圈,是我一时兴起,但同时是我发现,朋友圈里的那个我,并不是我想要的自己。
生活是什么样的?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我们没有改变环境的能力,但是我们拥有选择如何生活的权利。
(部分文字摘取知乎,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