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剑侠女:个个高深莫测,神出鬼没,令人胆寒!
下面这篇《赞》都是在讲述以前的剑侠女子的故事。《赞》的原文是:
红线下世,毒哉仙仙。
隐娘出没,跨黑白卫。
香丸袅袅,游刃香烟。
崔妾白练,夜半忽失。
侠妪条裂,宅众神耳。
贾妻断婴,离恨以豁。
解洵娶妇,川陆毕具。
三鬟携珠,塔户严扃。
车中飞度,尺余一孔。
这个所谓的《赞》,既不像诗,更不像词,还不押韵。但虽然只这么廖廖数语,却道出了九个剑侠女的故事--
自古以来,世间有一种修行之道,不分男女都可以修炼。虽然他们并非真正的仙派,但他们的宗旨是除恶扬善。那些修行有成的人,最终也能借此成仙。因此,有些好事者将他们的事迹分类集结成《剑侠传》,还有专门记录女子的《侠女传》。上面这篇《赞》中提到的都是女子。
红线是潞州薛嵩节度家的小丫鬟。因为魏博节度田承嗣养了三千外宅儿男,想要吞并潞州,薛嵩日夜忧虑。红线得知后,施展剑术,飞身前往魏博,深夜往返七百里,取回了他床头的金盒。第二天,魏博搜捕金盒,全军忧疑,而这边却派人将金盒送还。田承嗣一见金盒,惊慌失措,知道是剑侠所为,担心自己的首级会被取走,于是放弃了邪念。后来,红线说自己前世是一个男子,因为误用医药杀人,所以被罚转世为女子,如今功业已成,便修仙去了。这是红线的故事。
聂隐娘姓聂,是魏博大将聂锋的女儿。她小时候遇到一个乞食的老尼姑,被带走教授奇异的法术。后来她嫁了丈夫,两人各骑一头蹇驴,一黑一白。蹇驴是卫地所产,所以又叫“卫”。使用时骑着,不用时就会消失,原来是用纸做的。她先前在魏帅身边,魏帅与许帅刘昌裔不和,想让隐娘去取刘昌裔的首级。没想到刘节度善于占卜,算准了隐娘夫妻会入境,提前派卫将到城北等候。他吩咐道:“只要见到一男一女,骑着黑白两头驴的就是。可以直接传我的命令迎接他们。”隐娘到了许地,遇到这种情况,佩服刘公的神明,便决定放弃魏帅投奔许地。魏帅知道后,先派遣精精儿去杀她,反而被隐娘杀了。又派妙手空空儿前来。隐娘化身为蠛蠓,飞入刘节度口中,让他将一块来自于阗国的美玉围在脖子上。半夜,空空儿到来,用匕首划向刘节度的脖子,被玉挡住,发出金属般的声音,无法划透。空空儿羞愧而去,再也没有回来。刘节度和隐娘都得以免于灾难。这是聂隐娘的故事。
有一个香丸女子和她的侍女住在观音里。一个书生偶然见到她,被她的美貌打动。旁边有几个恶少年,说她很多淫邪不好的事情,书生因此轻视她。回家后与妻子谈及此事,才知道她是极高洁古怪的女子,亲戚们都敬畏她。书生感到不平,想要为她出气,还未行动,女子就叫侍女来感谢他说:“郎君如此好心,虽然还未行动,主母非常感激。”然后邀请书生过去,设宴款待他。喝到一半,侍女背来一个皮袋,对书生说:“这是主母送给您的。”打开一看,是三四个人头,颜色未变,都是书生平时受他们侮辱的仇人。书生大吃一惊,害怕会有牵连,急忙想要逃走。侍女说:“别怕,别怕!”从怀中取出一包白色有光泽的药粉,用小指甲挑一点点弹在人头断处,只见人头逐渐缩小,变成李子大小。侍女一个个捡起来放进嘴里吃了,吐出的核也是李子。吃完后,侍女又对书生说:“主母也希望郎君替她报仇,杀掉那些恶少年。”书生推辞道:“我怎么能做到这种事?”侍女递给他一个香丸说:“不需要您动手,只需打扫干净书房,在炉中焚烧这枚香丸,看着香烟去哪里,就跟去哪里,一定能成功。”又把先前的皮袋给他道:“有人头就放在这里面,仍然随着烟回来,不要害怕。”书生按照她说的去做,只见香烟袅袅升起,所到之处有光,墙壁也不能阻挡。每到一处,遇到恶少年,烟绕其颈三圈,头便自行落下,而他们家里毫无察觉,书生便将人头放入皮袋中。这样跑了多处,烟袅袅归来,书生也跟随而来。到家时还不到三更,仿佛做了一场梦。事情完成后,香丸飞走了。侍女前来取人头,像之前那样用药粉处理后吃了。对书生说:“主母传话给郎君:这是畏关。过了这一关,就可以一起做神仙了。”后来他们不知所踪。这个女子和书生的具体名字都不知道,只是流传下来有《香丸志》的记载。
在唐朝贞元年间,博陵有个叫崔慎思的人参加进士考试,在京城租房子住。房东是一个寡妇,三十多岁,容貌姣好。崔慎思通过媒人表达爱意,想娶她为妻。寡妇不同意,说:“我不是官宦人家的女儿,门不当户不对,将来你会后悔的,只能做妾。”于是她跟随了崔慎思。两年后,他们生了一个儿子。但她始终不肯透露自己的姓氏。有一天,崔慎思和她一起上床睡觉,睡到半夜,突然发现她不见了。崔慎思怀疑她有奸 情,非常愤怒,走到堂前徘徊。忽然,他看到妇人从屋顶上下来,身上缠着白布,右手拿着匕首,左手提着一个人头,对崔慎思说:“我父亲当年被郡守冤杀,我求报数年未果,现在事情已经完成,不能在这里久留。”于是她把房子赠给了崔慎思,翻墙离去。崔慎思惊慌失措。过了一会儿,她又回来,说是再给孩子喂些奶。片刻之后,她说:“从此永别。”然后离开了。崔慎思回房查看,发现儿子已经被杀死。她这样做是为了让自己不再牵挂。这就是“崔妾白练”的故事。
元朝时,有一个叫修容的雍妾,她曾说过一件事:小时候,村里发生了盗乱,有一位老妪来到她母亲面前说:“你们家历来积德行善,虽然有盗乱,不必害怕,我可以帮你们藏起来。”老妪从袖中取出两尺黑绫,撕成条子,让每个人手臂上系一条,并说:“跟我来!”修容母子跟着她来到一道院,老妪指着一个神像说:“你们可以躲在他的耳朵里。”她让修容母子闭上眼睛,背对着她进去。尽管神像很小,但他们进去后却发现里面像一间房子,一点也不狭窄。老妪早晚来看他们,饮食都由她送来。神像的耳孔只有指头大小,但食物送来时,耳孔会变大。后来盗乱平息,老妪又背着他们回家。修容想要拜她为师,发誓要修行苦行,以报答她的恩德。老妪说她仙骨尚微,不肯收她为徒,后来不知去了哪里。这就是“侠妪神耳”的故事。
下面要讲的这个故事与崔慎思妾的故事差不多。只是主人公是余干县尉王立,他在调动任职过程中流落他乡,遇到了一个美妇人。美妇人说自己原是商人的妻子,丈夫去世已有十年,家中颇有财产,愿意留下王立为婿,并生了一个儿子。后来,她也有一天提着人头回来,说:“有仇已报,立刻要离开京城。”离开后又回来,说是“再给孩子喂奶,以解脱离别的痛苦。”喂完后便离开了。回到家中,王立发现儿子的身首已经分离。这就是“贾妻断婴”的故事,与崔妻的故事相似。
解洵是宋代的一个武职官员,在靖康之乱中陷入北方敌地,孤苦零落。亲戚怜悯他,替他另娶了一位妻子。这位妻子嫁妆丰厚,解洵因此得以存活。有一次在重阳节,解洵想起了以前的妻子,不禁流泪。妻子询问后得知他想回归南宋,便为他准备了一切,水陆费用一应俱全,并与他同行。一路上,她帮忙防范危险,保护照顾他,使他得以平安到达家乡。解洵的哥哥解潜因军功累积,已成为大帅,兄弟相见非常高兴,解潜赠送了四个婢女给解洵。解洵宠爱这些婢女,逐渐疏远了妻子。有一天,妻子在酒席间责备解洵说:“你不记得当年在赵魏乞食的事情了吗?如果不是我,你早已饿死。现在你一旦得志,就忘记了我的恩情,这不是大丈夫所为。”解洵喝醉了,听后大怒,挥拳连连打向妻子。妻子忍着疼痛,冷笑不已。解洵又不停地唾骂。妻子忽然站起来,灯烛全部熄灭,冷气袭人,四个婢女惊慌失措地倒在地上。过了一会儿,灯烛重新点亮,婢女们才敢起身,发现解洵已被杀在地上,连头都不见了。妻子和房中的一切都不见了踪影。解潜听说后,派了三千壮勇四处追捕,但没有任何下落。这就是“解洵娶妇”的故事。
下面是有关三鬟女子的故事:因为潘将军丢失了玉念珠,无处寻找,其实是她和朋友们玩耍时,拿走了玉念珠并挂在了慈恩寺塔院的相轮上面。后来潘家悬赏重金寻找玉念珠,她的舅舅王超问起此事,她答应取回。当时寺庙大门刚打开,塔门还锁着,只见她像飞鸟一样迅速爬上相轮,挥手示意王超,取下念珠后下来,王超则去领取赏金。第二天,女子就消失了。
而关于车中女子的故事是这样的:吴郡有一个举子进京应试,有两个年轻人带他回家。刚坐下,就见一辆车驶进门内,车中走出一个女子,请举子展示技艺。举子只会穿着靴 子在墙上行走几步。女子让在座的年轻人各自展示绝技:有的能在墙上行走,有的能用手抓着椽子行走,轻盈敏捷如同飞鸟。举子惊叹佩服,告辞离去。几天后,那两个年轻人来借马,举子只好借给他们。第二天,内苑失窃,只找回了驮物品的马,于是追查马主人,把举子捉到内侍省审问。举子被推进一个小门,掉进了几丈深的坑里。抬头望去,屋顶高七八丈,只有一个一尺多宽的孔洞。举子在痛苦中,忽然看见一个物体像鸟一样飞下来,到他身边一看,原来是前几天的女子。她用绢布将举子的手臂绑好,另一端系在自己身上,然后腾身飞出宫城。飞出城门几十里后降落,对举子说:“你先回去,不要再留此地!”举子沿途乞食寄宿,最终回到了吴地。这两个女子显然有些盗贼的意思,不像前面那些报仇雪耻、救难解危的女子,才是修仙的正路。
至于世上是否真有这样一种人,真的无法考究,只是这些故事写在书中历历在目,给人以许多想像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