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希贵 (摘自《学生第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见习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1981年2月,春节开始后,我被安排到82级教毕业班的语文课。
因为备战高考的原因,学校图书馆早早的关上了大门,没有阅读的校园生活显得格外的枯燥。
恰在这个时候,《人民教育》刊发了一篇教育杂谈《谈教学的着眼点——从叶圣陶同志的一封信谈起》,文中有一段话让我记忆犹新:"我要告诉你,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的读懂,可是深奥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下给学生指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啰啰嗦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教的虽是一篇一篇的课文,目的却在于使学生善于读其他的书。看书读书是每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我特别喜欢这句话“看书读书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情你”,既然事关学生一辈子的事情,既然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我就完全有理由和学生一同读书嗯。
正如后来一些学生回忆学校生活时写的那样,我的床铺底下满满的都是书,为了能够使床底下多放一些书,我只好用砖头垫高了床腿。一些被枯燥的学校生活所煎熬的同学,便盯上了我的床底。于是,我把我喜欢的书,都借给了那些同学。很快,我的宿舍变得热闹起来。
非常不幸的事,连续两次,教导处的老师在自习课上抓到学生读的课外书都写有我的名字。于是,校领导找我谈话了,明确的告诉我,这样下去会影响全校的高考,学生看闲书,考不上大学谁负责?我当然负不起这个责任,只好暂时的把地下图书馆关门歇业了。
可是这样一来,学生不答应了,而且我也开始感受到阅读给学生带来的语文水平的提高。但是,人微言轻,我没有办法说服别人。
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把地下阅读转向公开阅读活动,即组织了每天10分钟课外阅读活动。我和学生共同收集可供阅读的材料,归类整理,加上阅读提示,每天定时发到学生手里。这场活动进行了很多年,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年后,我的一些学生们在回忆起他们的语文学习生涯时常说:“老师,幸亏你告诉我们,看书读书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情。”
其实,这真不是我说的,是《人民教育》告诉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