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网络流行一段话,说“从联合国在官方微博发布的消息,“青年”被定义为年龄介于15-24岁之间的人群。”如此算来,我早经是人到中年。在感叹时间过得快的同时,也努力回想,作为“中年人”的我,都明白点什么。
第一,生活告诉我,道理有时会骗人,要自己去甄别。
你肯定听说过“男子汉大丈夫,宁折不屈。”没错,项羽是大英雄。那么问题来了,装疯卖傻的孙膑,我们怎么也说他是大英雄呢?哦,对了,还有一个道理,叫“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
又比方说,今天朋友圈告诉我们《这六种食物有剧毒,千万不能吃!》你信了,回家收拾收拾都扔了。没过几天,有专家出来辟谣了,又告诉你,这个东西能吃了。你顿时有种,哎呀,我之前被骗了的感觉。可是我想说,你考证过这些观点么?没有的话,你怎么知道你不是有一次被骗了呢?
所以,别人告诉你的道理不是万能的,别轻易奉为圭臬,你得用心甄别。
第二,生活告诉我,交浅言深是致命的。
这个世界上总会有那么一类人(例如我),会傻不拉几的对着刚认识不久的人“掏心掏肺”,各种“吐露真情”。世界上也总有这么一类人,会当面道貌岸然的理解你支持你,转身就完全无感,甚至回忆起你时会说,“那个傻X为什么跟我说这些啊,我们又不熟,弄得我多尴尬。”
所以,你的真情,暂时先等一等。在没一起经历那么几件让你觉得值得深交的事时,或者不太了解他的价值观时,就算你倾诉欲爆棚,也忍一忍,免得给他人留不了好印象,还自己piapia打脸。
第三,生活告诉我,尊重别人=尊重自己。
俗话说: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相信大家都有体会,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每个人对待长辈这种唠叨的时候,反应不一,但大多数都会不耐烦。类似“你烦不烦啊,我一点也不冷,你能不能不墨迹”这类话,经常不经意的跑出来,很伤人。当然,父母不会真的跟你生气,然后永远不理你了,但是他下次想关心你的时候,或多或少也得给自己先做个心里建设。
如果换成朋友呢,闺蜜呢?这个就上升到了原则问题,往往很亲密的两个人,就因为口头上的“不尊重”,从此越走越远。
从另一个角度看,对父母关心的不耐烦,本身就是自身孝行有失的体现。对他人感受的不顾及,在他人看来,又何尝不是“固执己见,唯我独尊”。说句不太好听的,这个叫做“德行有亏”。
所以说,不论是同学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甚至是父子之间、夫妻之间,都需要相互尊重,给自己和对方都留出适当的空间,既保住了对方的面子,也保持了你在对方心中的形象。
絮叨了这么多,说白了就是,漫漫人生路,起起伏伏有之,哭哭笑笑有之,边走边感悟吧。
PS:最后,奉上各地人民对生活的感悟:
东北话版:假如生活胡龙了你,败吱声,败扎乎,败整景,败嘟囔,败苦丧子个脸,败癔楞吧唧滴,你就搁那漫坡地里趴住,也败起。一直往前,像毛毛虫一样骨拥……骨拥……一直骨拥,总有一天你会变成……美丽的……扑楞蛾子!
河南话版:假如生活quo了你,白吭气儿,白鞋货,白隔异,白瞒怨,白苦楚住脸,白意症,你斗隔那麦秸地里趴卓,也白且,白慌,一直往前,给毛毛虫样骨农…骨农…一直骨农…总有一天,你就会变的可兴可兴咧。
四川话版:假如生活豁了你,莫开腔,莫抵黄,莫妖言儿,莫裝莽,你豆在那点孤岛,一直孤岛,嘿起往前拱豆呛毛毛虫嫩个,嘿实板……喽实板……哈起板,总有一天你豆变成……有刺膀的……偷油婆!惨起刺膀儿想啷个飞斗啷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