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忆,议灯笼

      初中时读了吴伯箫的《灯笼》,感叹世界变化如此之快啊!灯笼在如今人们的生活中,可能只是节日的象征吧,但在当时的时代并不是这样,它承载了太多,太多。

      就拿这句话来说“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可见吴老记忆网里的灯笼可不见得是装饰品。

      在早年的乡村生活的诸多回忆,处处离不开灯笼的身影,缘多亦情多,手中灯笼点亮,指引人们返回温暖的家中。

      上下灯学,接过纱灯,母子情深;乡村戏台,闹嚷景象,无限怀恋;元宵跑灯,挂在床头,开心入梦;联想宫灯,见证历史,意味深长;塞外点兵,挑灯看剑,仰慕生情......

      从“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我深深感受到吴老对光明的追求,为国效力驰走沙场的爱国之情。就像他所说的孩子的天性,其实就是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吴老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尤为热切。

      原来那灯笼包含了这么多,孩童心性,往昔经历,乡情民俗,诗词典故,自然流淌出来,意绪分繁......


ps:第一次来简书,写的不好请多多包含(现在上初二,好像不太聪明的亚子,哈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我们一起共读吴伯箫先生的《灯笼》: 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
    雯小姐的空间阅读 2,361评论 1 0
  • 今天早上又脑补了一下《把时间当作朋友》,现阶段的我决定践行一下三点: 凡事预演 001 不打无准备之战。 特别是执...
    阳光的味道_0c45阅读 1,105评论 0 1
  • 总结:两天的的培训结束,这两天说收获到的多也多,不多的也不多。第一天主要学习礼仪,会议室礼仪,餐桌礼,乘车礼等相关...
    满目山河shyshysg阅读 68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