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营销-一些感悟与设想

原始的部落情结让我们有寻找同类的冲动。在移动互联网爆发的今天弱关系已经无法再满足人们的社交需求。人们倾向于在社群中寻找归属感。并建立更加牢固的强关系

构成社群的五个要素:同好,结构,输出,运营,和复制简称ISOOC原则

接下来根据这五个点做一下实习生互助交流社群的可行性分析

同好

药科大学毕业实习生大多从业于医药销售实习工作,而在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在沟通或者学术上类似的疑问。本人在总结一个月的实习心得,并且与很多同学进行交流。发现很多地方往往共通可以互相提醒,借鉴。而来自同一个学校更加能够增加成员的归属感

结构

构成社群的结构包括组织成员,交流平台,加入原则,管理规范。

组织成员应该号召前期沟通比较好的同学抱团行成环形结构。由于微信的及时性和普及性。前期打算现在微信进行抱团

加入原则要求进行引荐制,并且要求在群内保持一定的活跃度

管理规范,应该是严禁灌水,每人发言至少大于10个字

输出:全员开花才是社群

1.准备工作问题进行探讨与分享,并且定期进行资料的整理成文,这样就保证后期入群小伙伴也能得到一些干货

2.固定推荐好应用或者好书进行分享,期间选定代表进行主持把握节奏

3.平台活跃度和人数以及价值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可以邀请知名学长进行经验分享,甚至职位内推

4.线下活动,增加参与感,保持联系

运营

仪式感:加入通过申请,并且接受群规。对好的分享进行奖励,对破坏秩序的成员进行提醒以及警告

参与感:有组织的讨论与分享

组织感:讨论工作后期文件整理,公众账号的维护,分工明确

归属感:线上线下互助,活动

复制

核心小伙伴和亚文化,并且可以自组织

关于群短命的七宗罪:失焦,无首,暴政,骚扰,无聊,蒸发,陈旧(美女资源和名人资源)

社群活跃里的六种角色:组织者,思考者,清谈者,求教者,围观者,挑战者

管理学松散型组织可以控制在26-36个人

感悟:这里提到到的社群营销的方法,适用于学习型社群和爱好型社群的建立。换言之如果是对于病友群,我觉得应该是属于金字塔型的交流型结构。

从社群的力量中更加可以看出个人力量的崛起。在注意力即是资源的今天,可以整合社群的力量,产生更大的能量与更多的资源。而社群传播中提及的头狼战术,蚂蚁战术,攻城战术,悬赏战术,诱饵战术,定点战术,降维战术。灵感来自与自然,也许未来社会会想一个生态,而大大小小的社群回到远古时代的群落。而社群在次成为专业人士的路由器。成为一个手艺人将是未来的大势

滚雪球的学员增长模式,就像安利模式,更像野蛮生长的宗教模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