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介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描述中国东北少数民族历史的小说,文笔朴实流畅,没有华丽的辞藻,就像是河中流水,时而激越,时而安恬。它以一个年近九十岁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口吻自述,向人们诉说着一个部落民族的兴衰史。
二、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故事的开始,一位年近九十岁的老妇说: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和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看老了。”
她是鄂温克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
在这个经常被风雨眷顾的地方,鄂温克家族的许多人会死于寒冷、雷电或兽群的利爪之下。自然无情而残酷,人类在她面前是如此渺小而无助,部落的人们会因恶劣的生存环境失去生命,时刻心存敬畏;但是自然又多么慷慨大方,部落的人们也会因自然的给予而欣喜快乐,心怀感恩。
本书的第一章《清晨》,借由“我”的双眼,描绘在额尔古纳河右岸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主要记录了鄂温克民族的自然生活史。由于生存条件恶劣,火种是生命,他们吃生肉、喝生血,食物需要捕猎而来,否则就会饿肚子,他们的饮食习惯也保持着原始作风,这个民族是否能够生存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条件的好坏。
额尔古纳河就像母亲河一样,养育着一代又一代鄂温克人。
“如果说这条河流是掌心的话,那么它的支流就是展开的五指,它们伸向不同的方向,像一道又一道闪电,照亮了我们的生活。”
鄂温克民族尊崇自然,相信万物有灵,所以他们信仰各种不同的神灵:山神、河神、火神、雷神、风神、太阳神、月亮神……每次捕到新鲜的猎物,他们都要请萨满来祭祀,出行前要跳神祈求风调雨顺。鄂温克人的坐骑是带有童话色彩的驯鹿,他们认为驯鹿是神赐予的,没有驯鹿,就没有他们。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萨满用一只小驯鹿的死去代替了部落中的列娜,奶汁最旺盛的母驯鹿因为见不到自己的鹿仔而奶水枯竭,一直到列娜也追随着小驯鹿而去,母驯鹿的奶水才重新如泉水涌流。
在鄂温克人眼中,自然是圣洁的、美好的。树木、河流,暖融融的阳光、洁白的云朵和绿色的山峦,春光好似能把小圆镜子给撑破,是那么的饱满,又那么的湿润和明亮。
所以“我”才不愿意离开大山,搬往山下的城镇:
“我不愿意睡在看不到星星的屋子里,我这辈子是伴着星星度过黑夜的。如果午夜梦醒时我望见的是漆黑的屋顶,我的眼睛会瞎的;我的驯鹿没有犯罪,我也不想看到它们蹲进“监狱”。听不到那流水一样的鹿铃声,我一定会耳聋的;我的腿脚习惯了坑坑洼洼的山路,如果让我每天走在城镇平坦的小路上,它们一定会疲软得再也负载不起我的身躯,使我成为一个瘫子;我一直呼吸着山野清新的空气,如果让我去闻布苏的汽车放出的那些“臭屁”,我一定就不会喘气了。”
在鄂温克人心中,人和自然本就是一体的。身体是神灵给予的,最终也要归还于神灵。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依赖自然,敬畏自然,是鄂温克人的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