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9月23日,大清早出发。经过榆林子,没走多远开始下坡,到了坡底的罗川乡,在这里吃了早点。在罗川乡的一条街道上,看到有三个牌坊,近前一看,那是为一个清官叫赵邦清的立的,第一个牌坊上面写着“清官坊”三个大字,第二个写着“天官坊”,第三个写着“恩宠坊”,第三个牌坊是专门为他母亲立的牌坊,赞扬他母亲教子有方、贤德高节的。这些牌坊是明万历42年立的,上面有浮雕,刻画着一些众人朝拜万民敬养之图,有“麒麟戏球”图(一对麒麟),有一对飞龙,底色为蓝色,整体浮雕还有一些红色、绿色、赭色等,可想而知刚立之初是很好看的。还有两个铁旗杆,上面有铁狮、铁鹤,下面本是石墩子,因年久失修有些破损残缺,现补了些砖块儿,外表用水泥裹抹,铸成四方梯台,中间是铁旗杆,旗杆底部是一卧着的铁狮子,旗杆是从铁狮子的背部插下去的。旗杆约有十二米高,中间雕附着一个铁笼,上面是一个铁斗,四面各有一面小铁旗,下面挂着四个铁风铃。再往上又是一个铁笼和铁斗,顶部是一只铁鹤,作展翅欲飞状。牌坊正面有一幅铁对联,一面写着“社荐鸡豚留永日”,另一面写着“旗翻熊虎待灵风”。底座的铁狮子身上刻有建造者的人名,(庆阳在古代是一个大府,叫“庆阳府”,正宁在过去叫“真宁”,古称“罗川”,而现在这个罗川村就是这个大清官赵邦清的故里,在过去这里不叫罗川,叫于家庄。{今查资料,现又改回叫于家庄})赵邦清是进士出身,初任山东滕县知县,后任吏部主事等职,为官清正廉洁,深受百姓爱戴。
在这里吃早点又是吃的刀削面和月饼,游览完赵氏牌坊后接着出发。开始爬坡,到了坡顶后就进入了陕西境内,遇到的第一个镇叫“底庙镇”,我去镇里让工作人员给我题了词盖了章,他们给我写了:“祝一路平安,马到成功!陕西省旬邑县底庙镇政府,98年9月22日。”,这里的工作人员问这问那,我一一作了回答,最后和他们一一握手,挥手告别,继续前行。这附近以及甘肃靠近陕西的那一带农田中见到有许多圆形的水泥池子,高约2米,上面写着:“集雨节灌工程”,也有大水塔。到达底庙地界时,龙门架上写着:“富士名天下,秦冠冠三秦”。(在早胜时问一个老头道路,他也是人老糊涂了,竟说到旬邑才30公里,此处有一岔路,一直到西安,路标写着“281km”,那是从右边的一条细沙马路进去。后又遇另一个人,问到旬邑的路程,说是有100公里,再后来又问一个老头,他见我那般装扮,竟然那么惊恐害怕,把我当成了神经病、疯子,吓得紧蹬几下车子,一溜烟跑了,嘴里还念叨着什么。在秦陇交界处,有一个村庄的树上拉着一幅横幅,上面写着:“烟草专卖,不准外流”,当地盛产烟叶,这些都是为了维护当地利益(全国各地垄断当地烟叶来生产香烟,则味道品种也不一样,有专利)。到了底庙镇,往左有一条岔道,路边有许多做买卖的,大多是餐馆和摆摊的,还有许多店铺,我到了镇里去题词盖章,跟那里的工作人员解释了老半天才好不容易弄妥,他们怕事,不敢给弄,弄好后出去。拐到了另一条路上,经过职田前往旬邑。(从底庙出来前面又有一个镇,叫太村镇)
开始下坡,到了坡底就到了旬邑县城。(前段路上,在一片田地边行进,遇一龙门架,上面写着:“旬邑是我国优质红富士三强县之一”,田间到处是苹果园,果农们以苹果为主业,靠苹果发家致富,我在这里拍了几张照片。)进入县中,在平整的马路上往前走了一段路,只见在马路右边,可能是中学校园内,有一七层古塔,掩映在山花树木间,塔有点儿倾斜,一看就是古建筑,有些年代了。
接着开始上坡,到了坡顶,走了好长一段路,像是在一个大平原中行进,到处是庄稼,路边有许多农民在碾农作物。今天一整天未见到211线,有一些岔路,我边走边问路人,就这样琢磨着前行,还是不见211国道。另外路牌有误,在旬邑县时,一路牌上写着到淳化是57公里,而实际上还有70多公里,我到了土桥镇才是走了25公里,此地距离淳化还有53公里。
到了土桥,已近黄昏。我在路的右边一家旅店中住下,旅店是一个三层小楼,底楼是一个商店,做什么配件生意的。店老板领我从后门出去,在楼背后还有一串平房,在那里开了一间房让我住下。我在屋里先洗漱了一下,然后出去,这家的二楼后墙距离地面很高,从一个胡同中出去,转了一顿,在另一条街上见有许多人摆摊卖柿子,这种柿子不同于树上结的小柿子,也不同于冬天卖的那种双层的冻柿子,它不涩,用刀削去皮吃,里面的果肉不是很甜,也还算是过得去,也算是好吃,我买的尝了几个。又去一个面馆吃了臊子面,(自从从新疆一路过来,我几乎是每顿饭尤其是晚餐都是吃得肚滚腰圆,撑得胃满满的,今天也一样)吃完后我又喝了不少水,起身离开,然后出去又转了转,早早回去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