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写东西呢?应该还是从高一开始的吧。
大概是高一刚开学,语文老师建议我们所有人每天都写一点东西,有则多写,无则少些,坚持下去,不要间断。说来也挺让人难受的,现在再想想,好像已经记不起那位女老师叫什么了。
当时只是感觉老师的这个建议挺不错的,就当是记录,可以试试,以后还可以再回过头来看看,应该会很有意思。晚上就专门置办了个本子,每天都往上面记些东西。
那时候也是住校,每天晚上留的作业往往都写不完,一般九科写完语数英三科都感觉是烧了高香。但作业多有时候就会导致腾不出时间再写每天的东西,说写作业写到忘我确实夸大,但写起来担心写不完是真的。
那时候九点五十下晚自习,慢慢地,到了九点半就不写作业了,停下笔想想这一天有什么事,做了什么,有什么和以前不大一样的,拿出来自己的本子,记在上面。但有时候会突然想写东西来讲一些感受,往往刚上完自习便开始写,一写一节课过去了。
作业是肯定写不完的,就算不写日记也是写不完的,写不写日记都得拖到回宿舍点着台灯来写。但直到现在,我都很喜欢那时候的自己,有奔头,有激情,每天写作业到很晚很晚,三点的时候也有过,但是很快乐,上课的时候也不会困,依旧有着对新东西的渴望。那半年,是我整个高中进步最快的时候,也是毫不迷茫、充实快乐的一段时间。
但这种感觉,高一之后的高中再也没有过,即使是高考前,也没找回那种感觉。
就这样,本着记录一些东西的想法,一天天坚持下来了,在学校的每一天都没有间断过。一个学期用了一个本子,假期看看,还能知道某一天早操踩了谁的鞋,每天的心情怎么样。
到了下半学期,一天老师又问了起来:
“刚开学我说的每天写一点东西,有人做下来吗?”
只有我一个人举起了手,真的很自豪。
一年过去,大大小小的事情记了有两个本子。那时候晚上写东西还有时候把自己写得趴在桌子上哭,现在想想好羞耻。
高二还在做这件事,但后来,变成只有很特殊的事情才会记下来,但磕磕绊绊整个高中也算是做下来了。
这么一想,到了大学,这个习惯算是完全没有了。直到前一阵申请这个公众号。
于我而言,每天记点东西是很有意义的。高中那一年让我有了这种感觉,但它很难用言语表明,自己做起来并坚持一段时间就能体会得到吧。
很早就想写一个号了吧,但一直没搞明白到底写什么。甚至申请下来后的一段时间,虽然发了一两篇,但也一直没弄明白到底要做什么。
也就是那几天,又想起了高一曾经耐心地写了一年,不给自己限制,有则多写,无则少写。那时,我感觉自己已经找到了方向。没有必要苛求一些特殊的、博人眼球的事物,随性而为,做自己、写生活就好了。
有着原型的小说、电影的观后感受、和冰冰的吃货日常、对雨天的个人感受、看的书中好玩的地方……现在发的这几篇文章内容大概就是这几种,总体来说还是让自己挺满意的,用心则好。文笔可以慢慢提高,但我主要想做的还是将自己的感受用心写出,不愧于己。
然而,事无绝对,第三篇文章委实令人难以卒读,后来再看看,意义趋近于无。不说毫无价值,但也差不太多。用冰冰的话来说就是:
“写得毫无营养,跟喷子一样。”
幸好,找准方向之后,再没发生过这样的事,否则真的无脸继续下去。
那篇文章的话题我感觉还是不错,以后可能会就此话题再来重写,但这篇文章我并不打算删掉,它算得上是时时刻刻提醒我的一个漏洞,让我始终记得用心来做。
写一些文章,拍一些照片,记一些生活中的琐事,写写自己对一些事、一些人的感受,我所拥有的快乐和看到的美好的东西,还有以前的事和人……这些东西共同塑造了我,我和它们绝然是不可分的。
我想,重拾丢弃已久的习惯,将它们记录下来,已然是这个号存在的最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