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哈利波特时应该是八九岁时,那时候还不太懂事,只觉得厚厚的摞起来高高的书,好难读。我很赞成那句每次读旧的书,会发现新的被忽略掉的东西,也会有新的感悟。
疫情让我度过了我最久的假期,从疯狂期盼上学到平淡接受所有。我看过影版的哈利波特,却始终没有那种触动。所以,我又拿起了纸质哈利波特。
你是不是也在期待着某一天,有只猫头鹰停在你的窗前,给你送来一封入学通知书,让你去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乘上去霍格沃茨的火车?不管是哪个国家的孩子,小的时候总是憧憬着那样一个充满魔法的世界:有飞天扫帚、有光怪陆离的魁地奇比赛、有隐身衣、魔法棒、甚至还出现了挪威龙和半人马——当然,更重要的是一群一群的魔法师和女巫们,他们充满智慧,操纵魔法,完成着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使命。在扫把、咒语和妖怪的带领下,小说引导了一大群“麻瓜”——也就是完全不懂魔法的普通人——进入不可思议的魔法世界。
我们可能或许都把目光投向于主角以及他的朋友,而忽略配角的意义。
我的目光永远追随着斯内普教授,他阴沉冷酷,不被人所喜欢。但在最后的最后,我只感受到他的隐忍与爱。他爱的用力而专一,即使再讨厌波特,也因那双和莉莉一样的眼睛而宽容,被爱遗弃却坚守诺言的人,希望爱他的人依然那么爱他。
霍格沃茨最高塔楼上,那个孤独的背影。他站在那儿,黑色的长袍凝固如冰。他望着邓布利多墓地里的伏地魔,已经拿到了那件死亡圣器——接骨木老魔杖。其实从那一刻起,斯内普就已经预见了自己即将到来的死亡。因为他知道:是自己杀死了邓布利多。而伏地魔为了获取魔杖的真正所有权,一定回来杀了那个杀死老魔杖前任主人的凶手。那就是他自己,只是他必须一往无前,其实他一直如此。
误会越深,愧疚越深。罗琳似乎从一开始就设定好了这点,让我们误会着斯内普,直到死亡圣器的的末章。
从哈利波特的眼睛里,我们看到的斯内普一直都是那个头发油腻,眼神凶恶,声音冰冷讥讽的鹰钩鼻老师。
当斯内普第一次出现在小哈利的视野之中时,他就让哈利的伤疤隐隐作痛。这意味着反派的出现,恶势力的抬头。看着斯内普不怀好意的眼神,我们也自然地对他产生了敌意。
三年级,魔药课教授和父辈在学生时代的瓜葛浮出水面。斯内普拐弯抹角地让全校知道了卢平教授是狼人的事实。于是我们便为关心哈利的卢平教授打抱不平。我们觉得斯内普心胸狭窄,老谋深算。
四年级,我们更是了解到,斯内普原来以前是个食死徒,这让我们开始觉得:邓布利多是不是偶尔也会看错人,他为什么口口声声都是那句“我相信斯内普教授”?
五年级,我们看到了斯内普蝙蝠般的身影飞动在凤凰社成员之间,这让我们心有余悸。
直到混血王子,我们终于“证实”了自己坚持了六部的观点:斯内普就是个十恶不赦的混蛋。
“他相信你!你怎么敢这么做!”哈利的怒吼也是我们的怒吼,我们以泪洗面,悲哀老校长的离去。我们以为,魔法世界从此陷入了无边的黑暗。
甚至,直到霍格沃茨大战之前,我们也咆哮着哈利的咆哮:“你怎么敢站在他的位置!”
那么绝望的我们,却不知道在黑色的幕布之后,还有一个那么绝望的斯内普。
我们总是站在哈利的视角,所以被蒙蔽了双眼。
“斯内普他——”
“哈利,不是斯内普,是斯内普教授。”邓布利多总是让哈利改口。
因为只有校长知道一切。他知道斯内普值得尊敬。
他知道这一切。
他知道斯内普在哈利母亲遇害那天夜里,跪在自己面前泪涕横飞,只为忏悔,只为求得惩罚,无论做什么都行。
那句“please”,在所有其他人看来,都是对于斯内普不要痛下杀手的请求。
但谁又能想到:那是在让斯内普不要心软。
“Please”,不是请求,而是校长对斯内普下达的,执行任务的命令。
“Please”的潜台词,是“杀了我”。
爱一个人可以让自己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我相信斯内普在临终的那一刻一定是是幸福的。望着哈利和莉莉一样颜色的双眸,视线渐渐模糊,此刻的他一定在想:
莉莉,看哪,我多么爱你。我没有辜负你。这个世界上没有你,我只能以保护你的儿子作为代替,直到最后一刻我也没有放弃。好了,我马上就能来见你了,我问心无愧。
我会永远记得那个穿着孕妇服的男孩,把手中小花通过魔法送到了另一个小女孩的手中。
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