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可能唯一的一代独生子女,我的父母是”大集体”思想,那时候,”工人”,”正式”,”在编”,是所有人的集体梦想,而到我这里,从小就一个人的我,高中时慢慢发现,自己很难理解别人家过年都没有长达一周以上的”串门”的“闲”,而同学也不理解,我家有N+1个亲属要走的“忙”。
我们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不知道”别人家”的孩子,是怎么活的,遇到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我们在没有竞争和对比的环境中,经历”独生子女式被动孤独”,“单身式婚姻””丧偶式育儿”,并在其中,不断自我成长。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421家庭”到”蜗居”再到”空巢青年”,越来越多的人,在内心中,更在时代的堆动下,被不断分解为更小的个体,带着点孤独意味的个性,像玫瑰花上的刺,耀眼夺目却也很难融入他人,甚至因为距离的拉近,更容易伤害对方。
我们渴望个性的彰显,却又无法让个性融入”大集体式”的温暖,时代在进步,我们思想却落在了后面,没有人能告诉我们如何应对万变的世界和唯一的自己。我们迫切需要“自我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建立。”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中提出,我们可以向欧美人士学习”交换意见”的规则。 从而在不断改变的环境中,以独立思考能力,更新迭代式的成长。
(一)当你要发表意见时,告诉自己
1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的意见
应试教育下,我们更多的习惯”二元论”,要么对,要么错,事实非黑即白,商场上成王败寇。而事实是,越小的孩子可能赚钱越多,高学历可能给低学历打工,成功如诺基亚,会土崩瓦解,也可东山再起,不可以一时成败做定论。如今的社会,你有舞台表达自我,你可以勇敢说出”我是这么想的”,但同时,也请告诉自己,有各种意见都很正常,我们要表达自我,但不能苛求对方一定认同,我们也允许其他人展现自我,哪怕意见与你不同。不自恃清高,也勿妄自菲薄。
2用对方听的懂的语言和文脉
假如你对日本人说”我说的话听懂了吗”,她会觉得刺耳,甚至恼火,因为她会解读成”你其实没听懂吧”,每个人因为原生家庭,成长背景不同,会用不同的感知滤镜理解你说的话,因此,重点不在你说了什么,而是要随时把“用什么话来表达,对方更能理解”“用什么流程来解释,比较容易理解”的念头放在心上。
3揭示接下来说话内容的“地图”
这是习惯辩论的英美人士常用的方法之一,“地图”指的就是你说话内容的概要,就像一本书的目录。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简明有条理,会比无意义的寒暄更有效,“我需要三分钟,有四件事要说,一件东西要给您,一.....二......三......”以流程说明,让听众明白谈话走向,心中没疑惑,也会更专心倾听。
4重要的地方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再三重复。
重要是事情说三遍,不止为了强调主题,也是避免你的意见过于冗长,对方注意力不集中或着联想到别的事物。多重复几次比较保险。这一点,我常用在出门前整理东西时,以及和第三方或领导对某一事件达成结论时。
(二)当别人反驳你时,劝慰自己
1反对不等于否定人格
“你的想法不怎么样”,听到别人这么说自己,自尊心极高的我,会忐忑和不舒服,你也一样吧。当别人否定自己的意见,我们常会觉得“他讨厌我”,但以此认为人格被否定是毫无道理的。就算有人提出反驳,他反对的是你的意见,而不是你这个人。要消除心中的愤懑,你可以试着去想象对方的背景,想一下,为什么他会说这种话,因为性格吗?与生俱来的?与过去的遭遇有关吗?把注意力转到“多了解一下否定自己的那个人吧”,冷静后,你就可以把“意见和发言者”分开了,意见是意见,和发言者是两回事,
2把否定当成对方的“提问””
请相信,机会,总是藏在问题背后。生活越难,问题越多,机会也就越多。北京上班,路途花费时间太长,这是很多人的问题,而“膜拜单车”看到并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成就了自己的机会。
当别人否定你时,请把它看成是提问,你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当别人反驳你,如果觉得“为什么反对我”这样的问题太尖锐,就说:“可以请你说的详细一点吗?”如果对方能拿出确实的根据,就赶快记下笔记,这也能传尊重对方的信息。
(三)回应对方反驳时,警示自己
1不要跟随对方的脚步
当有些人和你立场对立时,或许话听起来像”找碴”,这时,一定明确自己这步棋的走向,不要跟随对方的脚步和节奏,而自乱了阵脚。当对方说”你上次的企划,看来失败了呢”,不要愤怒,或者去讨论,以”那时候的确失败了,不过跟这次提案没关系”的方式,接受对方的话后,转回主题,才是明智之举。
2问根据,说出来
你一定遇到过这样的事儿吧,家人要你结婚,你问为什么?他们说别人也结了等等,但这并不是根据,所谓意见,是在拿出根据来的时候才有意义,你说我脾气不好,根据呢?刨根问底的精神,会让我们更清楚提问者和自己的理论依据及真实目的。
3要反对,就要提出替代方案
“中午吃粤菜如何?”“不想去”,“那你想吃什么?”“不知道”,这恐怕是最让人抓狂的事儿了。有效的沟通是:如果我们对他人的方案提出反对,一定给出自己的替代方案。如果你赞成,也请具体说出你赞成的是哪个地方,为什么赞成,这样的交流,无论赞成或反对,对于方案提出者,都是有意义的,
无论我们成长过程中是否有参照,在这个,父母,朋友,爱人,孩子,都可能和你意见不同的时代,我们终将学会独立思考,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责任,我们的一句话,可能让孩子灰心,父母失望,老板误解,因此,我们要收起锋芒,认真思考,避免武断,耐心倾听。用美式“独立思考”能力,在中国的环境下,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