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还在刚会抓笔的时候,也就是十个月左右的时候,他就能抓住笔在我铺满白纸的墙上画点和画乱七八糟的线条,偶尔会画出一个完整的圆。
我会将儿子画的这些点线和圆按形状和特征画出有趣的图案,他还不会说话,但从他小脸上的表情看得出他很感兴趣,然后他会不停的点,我就不停的变,他点完看我,然后我变给他看。这样乐呵呵的游戏互动我们持续了很久。
他的第一幅成型的作品是两岁画的一个完整的小人儿,五官齐全,还不忘用几根短竖线画上头发,很天真的表情,身子是个大椭圆,然后用四根两长两短的直线表示胳膊和腿,非常有趣的样子,好像他的自画像。这之后又画了妈妈,画了爸爸,还画了自己睡觉的样子,还不忘给自己画个小被子盖上。
三岁的一个夏天,想着带他去森林公园挖蚯蚓,他想看看蚯蚓雌雄一体是怎样的,是不是身体断了还是能活下去,我也想看。结果,蚯蚓只找到一条,还好够肥大,还另外捉住了很多只蜗牛。捉回家后,我们把蚯蚓和蜗牛放在阳台地上,俩人一起蹲在地上观察它们,看蜗牛的触角蜗牛的壳,看蚯蚓的头和尾巴在哪儿,我看到了儿子很专注。
两天后的一个下午,他在觉得自己一个人没意思的时候要我陪他玩,我要洗衣服,没空,就对他说画蚯蚓和蜗牛让妈妈看看吧,他很乐意的就答应了。
我洗着衣服,看见他边哼着小曲边专心的在小桌板上画画。等我洗好衣服他也画完了,我走到跟前一看,心里顿觉得一股暖流,只见一群小蜗牛各个仰着灿烂的笑脸,各自在草地上欢快地玩耍,一只蚯蚓在中间半个身子被分成两条,像一个“丫”字形。我问儿子,这蚯蚓我没看懂,他告诉我这才是雌雄一体的样子。
四岁带他到大山草原去玩,他见到牛的时候非常紧张,问他为什么害怕普通的耕牛,他回答因为穿了红色的T恤,担心牛冲过来扑向他。回来后,竟然画了自己穿着斗篷斗牛的两联画。
五岁有一次生病了,在医院打了几天点滴,病好之后画了一幅两联的躺在病床上输液的情景,护士笑眯眯的拿着注射器,一联吊瓶上写着输液,一联吊瓶画成了南瓜吊瓶。
五岁是出作品的高峰期,只看过一遍的《火影忍者》,他就记住了每个人的特征,画出来的所有人物惟妙惟肖,特征抓得很准,让我惊叹他的记忆力之好。
九岁帮他爸爸画的“六大禁令”漫画,让每个看过的人都哈哈大笑,搭在木架上睡觉打呼噜的样子表达严禁睡岗,美美哒用吸管吸着酒瓶里的酒带着宠物猫的样子表达严禁酒后上岗,长着毛毛腿带着安全帽的男人表达严禁不戴安全帽上井,用色眯眯的眼神挑逗逗女孩子的样子表达严禁上班恋情……,看后让人禁不住乐的喷饭。
还有很多很多。从他刚开始拿笔画点,到九岁之间画几百幅涂鸦画我都完整的保存,所有的作品都标注了日期,一部分作品做了详细的注释,还有几幅画装进了画框挂在了他的房间。
九岁之前没有给他找过老师,担心老师的个人风格影响孩子,全凭孩子依据自己的观察来画。我发现,画画能反映很多方面的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表达概括能力,还能观察到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短。
孩子的画反映的不应该是他们的创作能力,而是他眼中事物的样子。
一个孩子一个世界。不同的孩子眼里,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不同的表达,会让我们看到丰富多彩的童画世界。
九岁以后,儿子开始欣赏那种写实的素描作品,于是我给他找了一位大学的油画老师,因为不习惯老师的教学方法,暂时停了下来,之后,又迷上了漫画,也没有遇见满意的漫画老师,于是自己琢磨,借鉴动漫书籍,画的也是有模有样。
初中阶段紧张的学习令他绘画的步子逐渐放慢,高中阶段,兴趣被其它爱好替代。绘画,成了偶尔的一种调剂方式。
即使不再画画,也没有什么遗憾,画画走过的快乐时光,温馨了未来每一次回忆。
儿子童年时期的画成了我这一生中最最昂贵的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