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内容是:复盘
01、时间管理篇
1.学会了用印象笔记进行自我管理的方法
用印象笔记管理自我。每天,我按照生活,学习,工作社群等方面记录我每天要做的事情,每完成一件就在前面勾掉一件。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当看到一件一件事情勾掉之后,我内心内心油然而起成就感,并且感觉事情在我的掌控之中,生活也在我的掌控之中。
我在每日记录的最后,会写上我的小确幸,不但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也让我有了满满的幸福感。我带着这样的一种视角,寻找生活中的微幸福。我们总说停下来,慢点,但是怎么算停?多慢算慢?慢下来做些什么?我们都来不及考虑。用印象笔记这种可视化的记录方式,来打理我的日子,帮助日子在我们的时光里停下来,听听它的声音,更是听听自己声音。
当我们再次翻看记录,原来,不仅仅是照片,还有文字,也可以沉淀岁月的味道。当回忆来的时候,我们的笑容是绽放的,即使是曾经1秒钟的鼓舞的眼神,也能让我对全天充满期待,也可以让我拥有满满成功感和幸福感。
2.学会了结果思维,以始为终。
老师说,在工作还是学习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知识不会改变命运,除非它带来行动,行动也不会改变命运,除非它带来结果,所以是结果在改变命运。
所以,去判断一件事需要不需要记录,我的第一个判断标准是,做这件事,我的目标是为了实现什么。说人话就是,有结果的事,我就记下来去完成,没结果的事,我不记也不做。
3.学会记录,分类,标记,完成四步记录,更好地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
当我在工作、生活中使用了印象笔记记录时间开支后,碎片时间也得以很好的利用。比如,在改作业时候,我会站着改好;把任务按照分类,目标清晰可见;学习和娱乐穿插进行,遇事不再拖延,遇到复杂事情,就尝试着将事情进行分解。
02、能力篇
1.用选伴侣的心态选工具:精准而克制,互助而不束缚
老师在课程中说到,我们需要对信息断舍离。由此,我想到的是,在对信息的断舍离之前,我们需要先对所选择的工具来一次断舍离。要像选择伴侣一样,谨慎而克制地去选择工具,少而精,即可。不适合自己的,果断的断舍离。与此同时,我们不能过分依赖工具,更不能被他绑架了。
2.学会了勇敢去尝试,而不是把能量浪费思考怎么样才可以把事情做得完美
时间如果只是被自己看见,当然可以,但是如果被更多的人看见,就会放大时间的价值,因为你可能可以链接到和你一样的小伙伴。
训练营学习的时候,老师要求把每天的记录都发在群里,当时还是需要交押金的。一开始我想,这个时间记录蛮隐私的东西,如果发出去了,可能会对我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而且,万一我发出去了,自己做不到呢,还是蛮不好意思的,何况,我自己就再做记录啊,而且又要交押金,万一我做不到呢。后来我还是一咬牙发了,想不到收获特别大。
【收获一:公众承诺带来的执行力 】
用一句话来形容我最忙的时候的状态:两天没进过一次卫生间。但是,再忙,我都会去思考每天要记录的事情。
可视化记录给我带来最大的变化就是,从前的完美主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立刻去做的行动派了。
因为以前想着,既然要分享出去,总是要做的好一点的,这样才拿得出手,所以“计划”变成了“秀场”,一个词形容就是“不靠谱”,导致的后果就是,为了完成“不靠谱”的计划,干到很晚才休息。如今我在“完成率”和“完美率”之间找到很好的平衡,且养成了两个很好的心态:
先搞定,再完美;
今日事,今日毕;
比如说,前两天连续在群里分享,就是我临时做出的决定,打了一番的草稿后,才慢慢形成了现在的初稿。我想着吧,不管有没有用,我有一种想急着分享给大家的冲动,那就先干了再说吧。管它有多少个人看呢。
【收获二:获得同伴协作和连接到优秀的小伙伴】
如今记录已经从原来的3件事慢慢变成了一天10件事,20件事,最高的时候是一天70件事,当然,主要的事还是只有3件哈。当我把我一天要做的事发在各个社群里的时候,很多小伙伴一会觉得诧异,问我是怎么办到的。还有一类小伙伴,会邀请我参加他们的社群,或者分享经验,或者协同完成训练营的问题讨论。
还有的时候,群里同学对我的每日3件事会来一点建议,比方说事情制定的太多可以如何合并啊,有的事可以让他人去完成啊之类的,这都对我制定计划很有帮助。
有一次,我在每日三件事里写到:我要在这次训练营中连接到1位优秀的伙伴,并且和她完成笔记同传,结果群里的好几个小伙伴就直接找到我,因此,我也勾搭到不少优秀的同频小伙伴。
【收获三:行动是最好的领导力】
行动是最好的领导力。
我还在我的同事群,朋友群天天发,几周以后,他们也开始打卡。你逐渐成为社交节点,但是要记得公众承诺的要点—— 和积极的人群在一起做,先行动至少一周,然后才号召一起来做。
03、思考篇:用便签法做深度思考
1、【独立思考】——为深度思考埋下种子
我的感受:
独立思考,是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概念的思考,我把这些概念称之为种子,独立思考的过程就是拿着放大镜,看看这个种子属于什么品种,它需要什么样的阳光和水分才可以最好的生长。
在看书的时候看到每一个有用的知识,都需要这样停下来思考一下。
那怎么去衡量一个知识(种子)是否有用?我的三个衡量标准是:
①我不懂的(舶来种)
②我觉得有趣的(观赏种)
③我觉得有用的(食用种)
每拿到一颗种子,不单单思考一颗种子的根系在哪里,需要什么养料,还思考种子和种子能不能营造一个绚烂多彩的森林。因为真正导致人与人之间水平差异的,往往并不是种子的数量,而种子和种子之间的联系。
所以,深度学习的第一步是寻找到种子,并建立种子和种子之间联系。
2、【及时复盘】——为深度思考输送养料
我的感受:没有经过思考的人生不值得过,什么样的经验最容易记住,就是自己走过的坑。牛逼的人和普通的人的区别是,牛人掉进坑里,会直接爬起来。而普通人掉进坑,往往选择了绕过去,甚至,连掉坑的机会都不曾有过。那如何进行复盘,在《复盘》这本书中就有很好的注解,我把它归纳为:
①回顾来时的路
②明了要达的目的
③分析掉坑的原因
④计划下一步行动
3、关键词:【倒逼输出】——使得深度思考结成果实
我的感受:实践过了,都是我的,没有实践的,还是你的。学来的东西用的上,才是真的学到。在学习的时候,借鉴老师们的知识体系,想想他们是怎么提出问题的,他们是如何搜集问题的,然后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那判断学到了具体标准是什么呢?或者说倒闭输出的方式是怎么样的呢?我想到了以下几个步骤:
①能用“小明一百斤”提出真问题
②能对提出的问题先做一轮自答
③用结构思考力对得到的答案进行深入分析推理
④能够把思考的结果表达出来,传递出去
在训练营中,我收获到的深度思考,不单单要要建立知识与现实的联系,还要看看有什么其他的现象能够被这个概念(知识)解释,然后,能够不断的应用实践,与此同时,在你每次接受新知识的时候,一定问自己,我的哪些行为可以被这个知识改进?这些知识可以放在什么样的情境之下使用呢?
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刻意练习。
成长记录虽然写完了,但是我的成长之路才刚刚上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感恩老师!感恩训练营的助教老师们!感恩在训练营遇到的这么多优秀的小伙伴们!也感恩一直努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