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各大公众的社交平台上都充斥着”自律生活“,贩卖着”自律生活“的美好,但与此同时,他也在贩卖着自律带给我们的焦虑。这篇文章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我也曾是自律焦虑的俘虏。在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后,记录一下被俘获的我是如何自救的。
自律其实要求的是我们需要一种规律的生活方式,正常的普通人,没必要按照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必须几点钟要做什么,怎么怎么样。其实,每天都坚持做一件事情也算是一种自律。比如,每天都坚持早晚洗漱,每天都坚持化妆,每天都坚持吃早饭。或者一周二到三次的运动这都是自律的一种体现。自律可以不是具体的,我们的生活也可以充满自律的影子。
第一听到自律反人性是从一个朋友那里听来的,那天随便聊天的时候就谈到了自律这个话题。我同她说看见社交平台上的博主都怎么样怎样做的,觉得他们真的好自律啊,时间的利用效率很高。朋友说,她觉得那种高效率的自律反人性。
出于对这种观点的好奇,我又继续的追问。朋友又进一步地阐明了自己的想法。她说:“像那种高效率的自律生活只适合于一小部分人,而这一部分人拥有着非常人能及的意志力。但是,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人而非那一小部分人,我们意志力并没有那么的强。说白了,我们懒惰,我们想要投机取巧,我们甚至想着天上掉馅饼。所以,就由一小部分人的超强意志力带来了全社会的自律焦虑。”“别告诉我你没有哦。”
我不可知否的笑着点了点头。
她接着说:”我觉得它反人性,是因为那种高强度的自律生活逼迫我们控制自己的欲望。但是人的欲望却很多,所以这是一个自我斗争与挣扎的过程。自己的欲望并不是那么容易抗争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规定了自己今天的减肥食谱只是白水鸡胸肉,但是下午刷视频看到了吃播在吃炸鸡,你也想吃。你到底是吃还是不吃?“
我犹豫片刻,回道:”看情况吧。“
面对这种情形,有的人会斩钉截铁地说我不吃,我可以抵得住诱惑芸芸。但其实这就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没吃还好,但是一旦选择吃了就会陷入一个死循环的怪圈。
吃了—>体重上升—>我不自律—>开始焦虑—>暴饮暴食缓解焦虑—>体重上升—>我不自律……
”那假如你昨天兴致勃勃地做好了今天的计划,结果因为突如其来的工作任务而打乱了接下来的计划进程。在处理完刚才的工作后,累个半死。你是接着自己今天的计划,还是选择今天就此放假?“
”放假,放假!“
选择躺平—>计划没完成—>我不自律—>陷入焦虑率—>失去斗志—>一边自责一边躺平……
别再自责了,醒醒吧!
你自律与否并不是通过吃不吃炸鸡,今天计划有没有完成决定的。
那只不过是自我与欲望斗争失败的结果,别因为一次的战败就像失去所有一样。
如果你选择自律,那么你就要想好,自律其实是一场持久战而非快捷战。你与自己的欲望其实是两方的对垒,双方都坐拥着大片的城池。一次小失败仅是失去了一座城池而非你全部基地。被夺的城池再夺回来就行,而不是就此士气低迷,接连丢失城池。如此一来,芝麻也没捡着,还丢了个大西瓜。
我自己最近也在面对人生的爬坡期,很困难,不知所措,所以选择了既快乐又痛苦的躺平方式。说白了,整个人的状态都是颓废的。窗帘紧闭,不出门,吃饭全靠外卖。有的时候吃了睡,睡醒了接着吃。知道自己其实不饿,但是依旧不断地想吃东西。偶尔也会清醒,做一长串的计划,但是实践寥寥。到最后发现其实也没什么玩的,但依旧不想做任何事。
噩噩的过了半个多月,想做却也是力不从心了。觉得自己的意志力被吞的所剩无几,像个扶不起来的阿斗,有的时候会自我怀疑,我不会站不起来了吧?
有恐慌还有焦虑。
“不行,我得做点什么。”
我尝试着改变,尝试着先从小事做起。我开始规律的生活,不再过的昼夜不分,开始树立自己的时间观念。我开始早晚洗漱,我开始吃早餐。我开始尝试着打扮出门,走进人群。
我选择在一个固定时间运动,我发现运动可以让我身心舒畅。
我开始重新做计划,虽然偶尔会被打乱计划,但是我依旧会继续尚未完成的。我不想因为芝麻而失去今天的整个西瓜。说白了,我尝试着调整自己的心态。而且渐渐的发觉,其实对抗焦虑的办法,就是开始行动。
想起了之前看到过的一种心理疗法。使用一个例子讲述的。
有一个小孩因为小的时候被狗吓到过,所以长大后见到狗就害怕,甚至后来连看都不能看。去了看了心理医生,医生是这样给他治疗的。最初,医生先给他看小狗的照片。这种程度可以接受后,医生又给他听小狗的声音。循序渐进,后来找来一个狗狗的毛绒玩具让他抚摸,最后,找来一只真狗,也可以接受了。
受这个例子启发,我调整对自己目前的期望值。我不指望自己一天可以完成多少计划当中的事项,我不指望自己可以短期内体重可以恢复如初。我需要的是缓缓前进。
我重回那个持久战的战场,面对松散的士兵,面对身后的城池,我明白,我还有资格重新开始。
后记:自律不是用来给自己增添焦虑的,它应该成为规律生活的代名词。自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长久陪伴我们的。自律更不是一件或两件事体现的,它应该是一个总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