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走进农金1
橱窗里的京海农信
2007年10月5日晚9时许,十一长假没结束,我一个人走在农金路经二路附近的人行道上,慢慢地走着,慢慢地思量着,偶尔瞥一眼路边橱窗里粘贴的各类报纸,希望从中找到新的招聘信息。我在想,十一假期结束,又将继续走上三尺讲台。梦想中,教师这个职业当是我的职业追求;而现实,又不是我的全部。为师,身边也有不少人,无一例外很长没有什么变化,而其他诸如从事金融、公务员之类的职业,几年就有车有房。我需要工作,更爱教书育人,但我更需要一个更高平台,支撑我学海之涯期间立下的各种职业生涯梦以及读书期间欠下的学费和助学贷款。
夜渐渐地深了,加上假期,人少车少,我一个人依然慢悠悠地走在农业路上,大脑总是有一种场景,想在孤独的街头寻找着新的希望,尽管没有多大的希望。
当我再次往回走,接近农金路京海日报社大门口时,潜意识的使然,我还是一边走,一边想看着橱窗里报纸上的广告大标题。突然,我停下脚步,映入眼帘的是一则招聘信息:《京海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公开招聘员工简章》,停下来读完,像找到一根救命稻草,瞬间看到了希望。招聘人数10人,各市农信办4人。报名时间10月10日至13日,10月21日笔试,11月4日面试,11月10日体检考核。
京海农信是什么?将近3000亿元的存款,2000多亿的贷款,有存款,有贷款,这是什么银行,为什么叫农信?心里在犯嘀咕。
当晚,我走进了一家网吧(当时,手机没法上网,租的房里面也没有宽带),如饥似渴地一遍又一遍查找有关京海农信信息。
10月13日,报名结束的最后一天,我和研究生同学“小乔”一同递上了简历。
“小乔”对农信有些了解。她说,农信是金融机构,工资待遇比公务员高,还是报名试一试吧,反正我们已有工作,也不愁找不到事做。
按照招聘要求,我和“小乔”的条件不需要参加笔试,直接进入面试。
面试在京海财税高等专科学校进行,当天去了很多参加面试的人。当临到我和“小乔”快要进入面试现场时,“小乔”居然忘记带准考证。结果我进,她选择了放弃。再后来,她进入了反贪局工作。“小乔”家境很好,对她来说,待遇的高低不是最重要的;对我来说,就很不一样了,对待遇高低比较在意。
面试的竞争是残酷的,我不出意外的落选,记得面试中一道题是谈谈对京海农信的认识,我居然把农信社说成供销社、说成农业银行,甚至说可以支持老百姓养鸭养鸡,如此等等。按照招聘通知,法律类就招1人,当天参加面试的人员有90余人。
让我意外的是,面试成绩出来后,虽然我的成绩不可能是第一名,当然也不会是50名后。宣布面试成绩后,我没有遗憾,没有期待,也没有难受,转身向门外走去。正当我跨过门槛的时候,听见一个声音,“各位考生,你们是京海农信首次应聘者,看到你们的学历和工作经历,都是一个个青年才俊,京海农信很需要你们,由于本次招聘名额有限,但刚刚党委决定,给予你们再次填报志愿的机会,只要你们愿意留下,京海农信系统任一家联社,你们都可以去”。
没想到,就是这一句话,让我成为一名京海农信人,有了一生职业生涯之缘。
记得当时填报志愿时,很犹豫,对我来说,肯定是选省会城市——京海市。但京海市也有8家联社。与我一起彷徨的还有郭同学、王同学、黄同学、黄同学、韩同学等不少的人。很巧的是,当我们正在举棋不定的时候,旁边的一个声音让我们“峰回路转”。“建议你们去京海市郊联社吧,那里的工资高、待遇好、年底有分红……”,其实,现场我们没有太多时间考虑,都以为京海市郊联社是荒郊野外,京海市区联社才是城区。他这一说,我和其他几个人就顺手在自愿表上填了京海市郊联社。
就这样,面试结束,无一例外的失败,又无一例外地填报了二次自愿。随后的日子,各回各的家,各回各的单位。
不知什么原因,正式录取的消息一直没有,直到2008年5月5日,我们才接到京海市郊联社人事部门通知,通知我们参加上岗前的培训。因为等的时间太长,在这期间,不少人有了新工作,有的人压根没打算来。在参加培训前还有一个体检,当天参加的体检的人有30多人,到参加培训的时候,才15人了。我想应该是时间太长的原因,仅体检后到通知培训这段时间就又一个多月,这期间不少人选择离开。
说是培训,完全不是后来的每年招人后的培训,当时就是几个部门经理讲讲他们的工作历程和京海市郊联社的基本制度。记得培训的最后一天,5月12日下午2:30,联社领导要进行上岗前的讲话,讲话结束后就由各信用社主任带我们去网点上班。
刻骨的第一天
通知要求5月12日下午2:30开会,我们早早达到会议室,正等着联社领导来会议室开会。我忽然感觉自己的身体在晃悠,而此时,坐在我前面的同事,也回身问我为啥推他,我说我没动呀?我抬头一看,天花板的挂灯都在大幅度摇摆。“地震了,随着声音结束,我跳出了会议室”,走廊里居然没有人,我回头一看,会议室人在傻傻地看着我,我也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居然又回到会议室。这时,外面来人喊,“大家赶紧下楼,地震了......”。大家一股脑地跳出会议室,这个时候电梯已经关闭。我的眼前是几位联社领导,他们走在我前面,说实话,我想冲出去,走在他们前面,但我没敢这样做。后来我想起这件事,认为我们这一代长期正向教育,形成了集体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价值观,反之,会不会立刻跻过领导,跑在前面呢?真的不好说。走在领导的后面,整个楼还在晃,当我在“无限遐想”时,前面的人加快了步伐,毕竟,会议室是在10楼。
大家都在争前恐后地下楼梯,人群中有一位年龄较大的领导,后来我知道,她叫朱主任,时任联社副主任。她身体较胖,走路很慢,随着一个一个从她身边穿过去的人群,她明显放慢了步伐,她脸上挂着惊愕,脸色苍白。这个时候,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我居然跟着她后面,并上前一步扶着她,一步一步下楼。从6楼,直到1楼,她根本没有看我一眼,一直往下走,似乎完全没有感觉到我在扶着她,直到走到1楼院子她才说,谢谢,谢谢!当时,我啥也没说。也确实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当大家都在惊讶之时,更让所有人意外的是,时任联社理事长王同志从人群里出来,独自一人再次上楼,一边走一边说,大家别慌张,我再上去看看还有没有不知道的员工。当时,感觉,一把手到底是一把手,真是有担当的精神。
半小时后,得知是汶川8级地震信息。
当天下午,我们几个临时被安排在一楼餐厅开会,简短开会后,我们就跟着各自的信用社主任回到了“郊外”的网点。
我被安排到京海市北海信用社营业室,当时北海信用社主任阎主任带着我,从联社办公楼到北海信用社大约1个小时的路程。我带着多日的梦想,走进了农信航程第一站——北海信用社营业室。
为何能去北海社
在去北海信用社营业室上班的路上,阎主任问寒问暖。正当我感觉信用社领导那么好的时候,阎主任突然问我,“小陈,你是不是有熟人在农信社”,我说“没有呀”,他接着说,“能到京海市郊联社上班的不容易,来了又能到北海信用社上班的更是很难呀”。当时,我坐在后座上神情凝固,一脸的疑惑。说实话,面试时我把农信社说成供销社,我家八辈也没有在外工作的,更别说在信用社了,甚至我来京海读书,才第一次去过银行,办过人生第一张银行存折。一路上下来总体感觉,阎主任很严很认真。工作半年后,我才慢慢知道,阎主任说的话有一定道理。一方面,京海市郊联社作为全省农信社排头兵,领头雁,长期经营风险可控,利润很高,员工素质高,确实不是谁想来就能来的;另一方面北海信用社的业绩当时在全辖始终是前三甲,这就意味着在北海信用社上班的员工,多少不是一般人,或者优秀,或者有熟人,毕竟效益好就意味着工资高。
过了几年之后,我回想起当时能到京海市郊联社上班,完全是一个缘分,京海省联社给我一个机会,也是我自己给自己一个机会。毕竟,没有来之前,无论京海市郊联社多么牛叉,北海信用社多么气派,跟我也没多大关系。我想,能把我分到北海信用社上班,应该是联社考虑到我当时租的房子在北海信用社附近。另外,我们几个人毕竟有一定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的学历,估计是得到联社领导重视了,呵呵。因此,跟我一起来的其他几位同事,也都分到很不错的信用社。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