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韩寒发微博一篇《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样一篇文章是在引起恐慌,今天闲来无事去关注了文章作者,发现他又写了一篇文章给韩寒,有所感触。
我们每个人都会希冀自己成为怎样的人,所以同时,我们希望成为的人的相反面,就是我们所不齿,厌恶甚至漠视,我们会憎恶自己变成那副样子,这是为了防止自甘堕落。可不幸的是,我们无法永远保持原则,总会有人变成我们不愿成为的人,妥协也好,堕落也罢。我们对自己的咒骂如果突然被公布在世人眼前,那么自然会有人来攻击你,他们大部分都是你不愿成为的人,少部分是假言假语博赞同的人。但我们有错吗?我们唾弃杀人犯使我们不至于成为杀人犯,这种偏见与不屑不是应当的吗?我们唾弃懒惰,懦弱是没错的,享受生活,遇事退让应该也是没错的。人与人,总会有分歧,不用的价值观,总会有碰撞,人的既定结果是死亡,不管过程如何,都无法避免,所以不管任何思想,都是无法判断对错的。我们可以通过参悟彼此观念中的不同,来磨砺自己的思想,从而更加坚持我们愿意坚持的。
我之前相信文字应该是带给人慰藉的,但现在又觉得文字应该带给人力量。
一些事情,回忆起来,总是特别的悲壮,比如他是如何殚精竭虑,废寝忘食,努力吗?这是绝对的,只不过好像回忆把这些都浓缩在一起了,变得特别苦了。就好像一个人他如何坚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果只是这样一说,会让人感觉热血沸腾,感觉自己每天就是在浪费时间,可是应该来说,在那么长的一段煎熬的时间里,他也总会有所怀疑,也曾孤单彷徨,而在这种环境下的坚持才是为人所动容,为人所敬佩的,而不是一味的打鸡血,让人产生愧对时间,无颜苟活的感受。
关于励志,我们总是着重描绘环境的艰难,和结果的美好,却很少去描述当事人内心的孤独,挣扎甚至煎熬。现实的我们,业已在残酷的社会上走过一遭,多少也有不如意的时候,我们不是天真的幻想成功是手到擒来的热血少年,所以在彷徨的时候,成功者的心路历程才更为重要,他让你知道挫败感和彷徨失措是在所难免的,但我们还是要像我们心中的方向继续前进。就像美国往事,四小时的电影让你沉浸其中,犹如自己的一生,好的故事,不应当仅仅只是开篇和结果,对人来说更应该是一种经历,在其中让,可以直视真实的情绪,消除不忿,继而朝自己内心的方向前进。
我爱读史铁生的书,起初是因为他的遭遇。热爱篮球的我无法想象有一天我突然不能跳跃时会如何,所以对史铁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史铁生的句子总是会给人一种时间的恍惚感,或许是源于他在地坛日复一日的沉思,以至于自己都模糊了时间的界限,从眼前的残迹沿着时光追溯游历它们的辉煌。他会在一个宁静的午后,看着眼前的少年,想到他曲折的成长,他无可避免的衰老,再想到老去的少年看到眼前的恣意的青春时又会勾起老人怎样的回忆,又会发出怎样的感慨。而我又会对这个男孩的一生产生怎样的感想。当你看他的书时,除了感受他的思想,还可以从当下跳脱出来,并经历时间刻度上的衰老(我们不能拥有时间逝去所带来的人生阅历,却能幻想自己已老去,在风华正茂时把自己幻想成耄耋老人,进而感激所拥有丰沛的时间),用这样的眼光去看待当下的一切,从焦虑和一切不可得中脱离出来,在永恒时光中感受到自我的渺小,所谓的劫难也不过是一个人生的一个涟漪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