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内耗这个词,好像每个人都开始内耗了。
“所谓人生困境,不过是你胡思乱想,自我设置的枷锁”,这是松浦弥太郎在《你呀,内心戏超多》的文章里写到的。
作者用他的人生经历告诉你:慢慢来,别着急,不必跟自己计较。因为生活的本质从来都不是:焦虑。而你却在焦虑中讨生活。
那如何成为一个相对通透的人呢?
1.控制节奏
这个时代,已经没有“静待花开”的概念了。
过去的人知道春种秋收的不易,还是希望自己可以“静待花开”的。
但是,现代人只会拿“静待花开”的概念,糊弄自己。
所有的事情都在追求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效率。事情需要等待和延缓的情况也越来越少见。在这个社会上,似乎速度就是价值。
但是,如果你为此非常焦虑,夜不能寐,没有一点松驰的感觉,那么你需要做的是:调整节奏,让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保持游刃有余的节奏来完成。
保证工作质量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我们匆忙的工作,就会导致工作质量下降,我们因此失去信誉;如果我们匆忙地做出决策,就很可能会犯错误。
将时间计划排得满满当当,往往并不是完成任务的最好选择。
制定计划并不是为了让我们感到紧张,而是让我们能够了解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从而以让自己舒服的节奏完成工作。
我们从来都不是机器,也不需要让自己变得像机器。
2.活出价值观
成年人会一遍又一遍地问孩子“长大了想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得到什么”“想要实现什么”。
孩子每天都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想成为医生”“想成为公司的总裁”“想住在大房子里”“想成为名人”。 这些就是所谓的“梦想”。
“你长大后想什么”这样的问题其实是很残酷的,因为这样的问题中暗含着“做什么是正确的,而做什么是错误的”这种思想。
孩子在反复被问到“你长大了想做什么”之后,会误认为如果做不到回答中的事情就不会得到别人的承认。然而,要做到这些事情又何其困难。一个人往往需要非凡的能力加上十足的运气才能成功。很遗憾,大多数人其实并不具备这些。
因此,与其思考成为谁,不如思考如何践行自己的价值观。
当你试图成为某个人时,你可能会被“我应该能做得更好的信念”所束缚。
但是当你践行自己的价值观时,当你开始思考自己为了什么而活时,你的状态就会轻很多。“成为什么人”,可能会让你走弯路,但“践行什么样的价值观”,会让你越走越长远。
3.热诚
请把任何事情都当成乐趣去享受。“乐在其中”是最有效消除焦虑的方法。
首先需要理解的是,乐趣并不是别人能够给予的,也不是能够从他人那里寻求到的。
我们时常会觉得有些事情真是“无聊”“麻烦”“没有意义”“不相关”。
这样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日常生活中,充斥着这样的事情。
但是,如果总是逃避或随便应付这些事情,你的生活就会变得非常单调、无聊,没有生机。
外出旅游很有趣”“和朋友一起游玩很开心”“买到想要的东西很高兴”,这些都是稍纵即逝的快乐。
这样的快乐偶尔享受是好的,但是快乐这件事始终需要自己创造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你试着把发生的一切都视为自己的“幸运”,这样就更容易找到乐趣。
如果你能把发生的事情都当作自己的“幸运”,认为这是自己一生难遇的经历和学习机会,你就能像电视剧的主角一样勇敢地面对一切。
你才能活成剧本中的主角。
总结一下,活出人生的松驰感,不是摆烂。摆烂是放弃,那样的人生只能让你松驰一阵子。而想要松驰一辈子,今天的内容值得你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