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开始找工作,因为换行,空档了几个月时间用来学习,不管是心理压力还是经济压力都超级大,面试被拒绝的开始怀疑自己怀疑人生了,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每天都沉浸在自怨自艾里
今天面试换乘地铁的时候看见了一个老人,年龄应该有60+了,标准的外出打工者的形象,半佝偻着身子,手里提的,胳膊上挎的,肩上扛得都是东西,最大一个包裹应该是被褥,好像还有脸盆什么的,身上的衣服并不脏,但是可以看的出是穿了许多年的。
看着他小心翼翼避让着周围的人,我突然意识到我面对的困难没有我想的那么大。
我的眼睛一直看着自己困难,工作很难找,钱包也越来越薄,却忽略了其他,我是有选择的,我可以选择一份我愿意做的工作,努力过我想要过的生活。
这个老人让我想到知乎一个问题“哪一刻让你觉得世人皆苦?”
最高票的回答是这样:
小时候大概是一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自己在家,有人敲门。我从猫眼一看是个老太太,端着一个铁碗,原来是乞讨的。
我心软,虽然我妈教导过无数次不要给陌生人开门,还是开了。她局促地站在门口,问我家门口扔的半袋米还要不要。
我妈没跟我说过那个米要扔掉,我也很为难,我就说我也不知道。
她就一直局促地站着,不停地打量那半袋米,嘟囔着:“够吃一冬了。”
我实在不忍心,就从家里米缸舀了一瓢米给她装在随身的一个布口袋里面,又塞了两个苹果在她手里。她把苹果摸了又摸,在衣服上擦了又擦,眼睛都笑弯了。
我妈回来之后我说到这件事,我妈一来埋怨我随便开门,二来埋怨我那袋米显然是不要的,然后我妈就叹气,说老太太再来一次就好了。
后来她果然又来了,这一天我妈在家,老太太如愿以偿得到了那半袋米。我妈看见她的破洞的鞋子,又拉着她在屋里坐了,从柜子里翻出一双没人穿的黄胶鞋。老太太试了试,说稍微有一点挤脚,但是她穿着鞋子左看右看舍不得脱下来。我妈就说,您带走吧,家里没人穿这鞋子。
作为一个长在新世纪的90后,我们享受着时代发展的红利,我们不再需要为衣食犯愁,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太顺理成章了,我们以为我们有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我们开始追寻更高的需求,然而忽略了没有什么是理所应当的。
我是一名北漂,一个人漂泊在这个城市,996的工作,遍地都是的黑中介,有太多的辛酸,各种自媒体也在渲染这种辛酸,“90后已经开始秃了”“90后已经开始出家了”“90后已经开始佛了”“你的同龄人已经抛弃了你”篇篇都是十万加的爆款文,我们被成功学的焦虑和丧文化同时包围着。
贩卖焦虑的文章告诉你,“比你有钱,比你聪明的人比你还努力”,“哈佛凌晨四点”是不关灯的,“没有看过早晨三四点的灯光,不足以说奋斗”,我们被焦虑裹挟,好像人生必须要成功,必须要取得世俗眼中的成功,你要事业美满,家庭幸福。
丧文化的文章说,“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舒服啊”,“90后人均存款不足四位数”,“90后已经开始养生了”,丧文化告诉我们,放弃吧,努力也买不起房,也结不起婚,也生不起孩子,为什么不好好享受人生呢,放下欲望,你也可以过得很好哦。
被焦虑和“丧”同时包围的我们,好似有一点变异了,有时候像打了鸡血,拼命努力,996都不叫事,就差在头上绑个带子,上书“加油”两个大字,有时候又像是暮年的老人,什么都是差不多就好,工作差不多就行,生活差不多就行,爱情,有没有无所谓啊,一个人不也是一样过。
我们开始容易被别人影响,被环境裹挟,渐渐的失去我们自己的节奏,我们彻底的乱了,不知道该怎么样了。
身边有和我一样的朋友,日复一日的抱怨工作的繁重,领导的刻薄,却也一直没有离开的勇气。
生活的确不简单,但是也并没有我们想的那般艰难,在我们觉得撑不下去,快要崩溃的时候,停下脚步,看看周围的人,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