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的尽头是什么,有终点吗? 终点的那端又是什么,还是路吗?
以前,好像做每一件事,都要先想想结果怎样?而且是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如果过了一段时间,也许是很短的时间,没有看到自己期望的样子,就会开始怀疑,犹豫,动摇,否定自己直至最后放弃。好像做好多事都是如此。
随着年龄渐长,阅历增加,我慢慢地生出了一个新的信念,那就是:不管结果怎样,你只管做你该做的,上天自会有安排。只要你在自己选定的路上认认真真地走下去,终有一天,你会看到路尽头的风景。
然而,渐渐地,我又开始怀疑:我们一定会抵达路的尽头吗?如果到了,那里的一切又真的会是我们想要的吗?也许,也许我们终其一生都无法抵达自己内心真正向往的地方,也许我们会发现路的尽头还是路,那么,我们还该不该往前走,到底要靠什么支撑在路上的每一天,让它有滋有味地过下去呢?
我想到了《等待戈多》里的那个一辈子都等不来的戈多。他到底是谁,他到底在哪?他会不会来?甚至,果真有他这个人的存在吗?我想这是每一个思考着的人的终极疑问。
其实,戈多就是一个象征,代表着万事万物背后的某一个东西。就像真理背后的真理,美德背后的美德,就像无所不能的上帝,以及永恒的神一样,……所有这些,都是一种牵引,一种信仰,一种希望,也许它根本就没有,也许它真的存在,可是我们一辈子都无法到达,无法触摸。
既然有可能永远无法抵达,我想最好的姿态就是:学会珍惜眼前,享受过程。既然未来不可期,我何不把眼前的每一天都过好,不让它虚度呢?而且,没准儿,当我让生命每一天都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幸运也会不请自来了呢?
但是有一点要切记,那就是,你正在做的事,一定是你内心真真正正想做的事。你正在走的路,一定是你自己选择的路。《非暴力沟通》里面有一个句式:我选择做什么是因为我想得到什么。如果,我们把生中每一个我不得不做都变成我自愿的选择,人生便会少了许多抱怨,变得轻松和简单。
当然,人都有惰性,我更是如此,但我希望能在自己选择的路上,快乐又认真地过好每一天。因为,我要过的是一万个日子,而不是把一天重复一万次。算作给自己的一个激励吧!
02
记得女儿四五岁的时候,有一次带她去参加一个活动,现场有好几个小孩,每个人都表演了节目,唯独女儿没有表演。我当时觉得特别不好意思,甚至有点丢脸。事后我想那是我的虚荣心在作怪,因为孩子没有自己想象中的优秀。我没有考虑到她刚从老家过来时间并不长,没有考虑到她和我在一起还没有安全感,我就觉得她胆小,懦弱,内向,然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把这个标签牢牢地贴在了她身上。
然而就在周日,当我看到女儿又一次在台上演讲时自信从容的样子,内心又一次受到了触动,我深深地意识到:只要你相信孩子,她一定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从那次在千人礼堂的演出到现在一次又一次勇敢地站上讲台和舞台,哪里还有半点懦弱胆小的样子?我不知道是女儿变了还是我变了,也许这就是她本来具有的一部分,只是我的做法限制和禁锢了她?又或者是我变了,所以女儿能有空间更自由地做她本身的样子?
记得第一次上声乐课,老师就不止一次地夸她:一看就是个开朗阳光的小公主,你瞧那表情多美呀!我暗暗喜悦,曾经的那个内向的女孩已经不见了。或者说,在那一刻,她完全就不是那个偶尔会内向羞涩的女孩。
我记起了那首诗:我从未见过愚蠢的孩子/我见过/有个孩子有时做的事/我不理解/或不按我的吩咐做事情/但他不是愚蠢的孩子/请在你说他愚蠢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愚蠢的孩子/还是/他懂的事情与你不一样?
我要不断地提醒自己:也许她有时候做的事是胆小,内向,可不能就此判断说她是个内向胆小的孩子,因为,我明明白白地看到,她有很多个不同的面,而且,她也一直都在很努力地做挑战自己的不同面。比如古筝,比如唱歌,比如演讲,比如写作,比如读书等等。
爱孩子,不仅要接纳她好的样子,更要接纳她不好的样子。我要努力的是,让她的好变得更好,然后把不好也变成好。孩子的未来会怎样,我无法预知,但我相信,只要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就能称得上无憾了吧!
宝贝,成长的路没有尽头,但妈妈的心会永远陪伴你.......
03
写着写着,突然就觉得很释怀。
我深深地意识到,每一个你以为的结果也许正是另一个开始。而每一个现在都有现在的意义,它都是生命链条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就像在荡秋千,也许我暂时处在秋千的底端,但我只要稍微使一点力,有一天会荡得很高,所以用不着气馁;也许我现在很高,虽然看到更多风景,但感觉很累不安全,我也可以放慢速度,让自己慢慢地稳下来;也许我现在不高也不矮,可只要我舒服就好,我就可以努力保持我自己的节奏。一切都在变化,只要变化着的我们相信并接受这些变化,一切都变得很简单。
所谓大道至简,就是如此吧!在万事万物背后,都有一个超越之外的道,它普世,简单,共通,又无所不在!我们相信它,永远朝着它的方向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