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367,9-4-3,万章章句4-3》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
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
今天是丁酉年丁未月乙巳日,六月廿四,2017年7月17日星期一。
本章,总的要解决的是两个疑问,一个是“臣尧”,一个是“臣瞽瞍”。“臣”,在这里是使动动词,“使尧为臣”,“使瞽瞍为臣”的意思。
动词用好了,能够极大地浓缩句法,同时极大地丰富内涵。
叶嘉莹老师讲杜甫的七律为什么精妙绝伦,举世无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动词用得好。《秋兴八首》第三首开头一句“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他本来应该“坐”在“江楼”上,怎么能“坐翠微”呢?江楼在什么地方?就在山中那一片烟雾之中,他用了一个动词“坐”,把句法浓缩了。
上一节,通过《尧典》的记载和孔子的“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及其事实的推理求证,已经推翻了“臣尧”的说法,现在开始往下四节,都是孟子推翻“臣瞽瞍”的论述。
咸丘蒙问说,舜并没有“臣尧”,我已经领教了您的教诲,可是,对于不使瞽瞍为臣的问题,仍存有疑问,《诗经·小雅·北山》说:“普天之下,其地虽广,没有一寸不是天子的土地;率土之滨,其人虽众,没有一人不是天子的臣民”,舜既然已经当上了天子,瞽瞍也是王臣中的一员,怎么能单独划出来,不作为舜的臣子呢?
这个问题提得相当尖锐,一下子点到要害处,是一个很切实的伦理困境的问题。作为政治领袖的角色和家庭伦理的角色,必然产生矛盾和冲突,如何调和呢?这个问题并不那么容易解答,中国的学问难是难在它不是规则性的,应该这样那样,至于做到做不到并不是最重要的;中国学问不是这种单纯的智识性的和理念化的,而是实践性的,讲究的是知行合一,要求在实践中拿捏分寸并实现效果,最后,盖棺才定论,所以,这不是辩论所能胜任的任务。对此,孟子也费了些劲,往下的四节都是为了解决这个疑问展开的论述。
孟子说,首先,这首诗不是这个意思,更不是指天子可以臣其父的意思。
这是一首什么诗呢?
这首诗是一位大夫所写,他在外地任职,为公事所迫,不能在家赡养父母,所以写了这首诗,这首诗本意是说,现在做的每件事,哪一件不是王事呢?凡是王的臣子都该分担这些工作,为何其他人都享受着安逸,却只有我一个人劳碌到看不到假期的影子呢?这是诗人因独劳而发出的不平之情,并不是指天子可以让他的父亲作为他的臣子。
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直译来理解这首诗,那么,不仅曲解了舜,而且违背了诗人原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万章》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