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过中学的人,应该都听说过这么一个说法,叫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可以说,鲁迅的文章是所有上过中学的人的噩梦。那么为什么鲁迅的文章会那么难懂呢?
鲁迅难懂的原因是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我们今天自然是无法穿越到过去了,不过如果你联系现在的社会看鲁迅,你就会豁然开朗了,而且你简直会惊讶于鲁迅是先知,他的作品简直是预言,个中原因是他太了解中国人了,而中国人的国民性即便是在他死去80年的今天,仍然没有任何改变,这就是鲁迅伟大的原因,也是我们今天读鲁迅依然有用的原因,至少他的作品可以让你认识中国人。
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个鲁迅的小说,通过联系今天当下的现实,去看看怎么读懂它。
这篇小说叫《药》。
《药》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准确的说它将了两个平行的故事。一个是华家的故事,华老栓有个儿子华小栓,华小栓得了肺结核,在晚清时期,这个病就是绝症,所以华老栓四处求医问药都没有效果。然后,有一天他就得了一个偏方,说用人血沾馒头吃了就会好了,所以,他就花重金从刽子手康大叔哪里买了个人血馒头,然后给华小栓趁热吃了。但是小栓还是死了。这个故事体现的是华家的麻木、迷信、愚笨,以及其中带着的一点自私和残忍。
另外一个故事是夏家的故事,这是上一个故事背后的潜故事,就是它是在众人的讲述中出现的。大意是夏家的儿子夏瑜要造清廷的反,结果被清廷抓住,并且在菜市口被斩首了,他的血被众人沾了人血馒头。结合上一个故事,你就会知道,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的血就是夏瑜的。
要理解两个故事背后的寓意,需要看明白鲁迅在这个小说里玩的两个文字游戏。第一个是这两家的姓氏,一家姓华,一家姓夏,连起来就是华夏,我们知道,从古代起,这个词就是用来指代中国人的。而在这个故事中,华家却“吃”了夏家的血,这是在象征什么,应该就不言自明了吧?
另外一个文字游戏是,“夏瑜”这个名字,它和“秋瑾”是相互对应的。“夏”和“秋”都是季节,“瑜”和“瑾”都是美玉的名字。所以,“夏瑜”这个名字代表的是像“秋瑾”一样的革命先驱。
不过我们现在解读成革命先烈的人,在当时人的眼中,却是在造皇帝的反,是要被诛九族的,他的血是要被沾馒头吃掉的。革命先驱的悲哀正在于此,那就是你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去解救的人,不但不领你的情,还要污蔑你,甚至吃你的人血馒头。
网上曾经流行一句话,我很喜欢,叫“为众人抱火的,不可使他冻毙于风雪”,然而在晚清时期,像秋瑾这样为众人抱火的,却不仅冻毙于风雪,而且使她冻毙的可能恰恰就是她为之抱火的人。
这其实就是启蒙者要面对的一个困境。也是鲁迅作品不断出现的一个主题,那就是“庸众”和“启蒙者”的对立。
用我们今天社会上经常出现的一个小例子,就很好理解了。
我们经常在新闻里看到有人好心帮助人却被碰瓷的故事。如果你碰到类似的情况,帮了别人,反被别人冤枉,那么你下次还会不会帮人?药其实也是在问那些启蒙者,当你明白了你要去唤醒的人不仅不会感激你,还可能吃你的人血馒头,你还要不要去做启蒙者?
其实,鲁迅的一篇篇文章就是这样,在今天仍然在不断地拷问着我们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