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现的问题
1.解决别人的问题多,探究自己的问题少;2.解决良构问题多,解决劣构问题少:即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多,开放性的问题少。涉及到单一知识的问题多,涉及到综合知识的少。3.被动解决的问题多,自主解决问题的少。
2.从学生做题上看:
学生做题有三个境界:懂!会!对!学生学了不一定就是知道;学生知道了不一定就是会了;学生会了也不一定就是会做对了;学生对了也不一定就会得全部分数。
对于如此情况,我们要务实,抓落实,做扎实!
二.近几年命题导向 :
1.控制难度,导向减负;2.立足基础,能力意向;3.强化实验,凸显技能;4.注重探究,落实方法;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具体表现:第一,准确落实教材中的基础实验。
策略1:明确实验的三大知识主干。
1.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 2.实验的设计 3.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实验结果的分析
策略2:把握好处理实验数据的两把利剑:列表法和图像法
策略3:要善于提取一个实验的精髓
策略4:学会有逻辑联系的表达。
对于实验,要多拿手头的器材,如学生的水杯,一支笔,尽量多做实验,即使没有实验,也要努力创造实验,因为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可以做家庭小实验,每周带回家一个家庭小实验,并且把它拍成视频,发到群里;也可以每周开展说题视频,学生去讲解题目,录成视频,发到群里,如果有好的作品,老师可以把它保存起来,以后给学生分享。
三、如何上好一节复习课呢?
教师直接展示发生装置,通过分析讲解,使学生掌握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以及交给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科学方法。这样的教学,虽然也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观察能力,归纳能力)等,但目标主要局限在科学基本事实和基础知识上,缺乏对科学研究过程与方法的重视与关注,也缺乏开放性。属于炒冷饭的性质!
因此,开展探究式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部:打印装置的图片,让学生来拼凑出正确的步骤!并说说这样做的理由!
教师巡视过程中,通过互动课堂把学生的操作技巧录成小视频,适时放在“学习资源包”的文件夹内;录制的学生不足之处,最后投屏交流。
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仅体现了问题的开发性,思维的灵活性,更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求真的科学思想,且掌握了动手动脑,分析归纳等学习方法。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
对于实验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发散思维主动设计,通过动手组装实验装置,然后进行比较,判断,分析,推理等方法,从各个不同方向出发,朝研究目的进发,最后实现研究目的的思维方式,先发散后收敛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策略途径。
进行变式训练,提升训练的必要性。
拓展提高。
学生可以分组讨论装置的优缺点。
小玻璃瓶相当于浮力秤。将被测物体放进漂浮的小玻璃瓶,增加的浮力即被测物体的重力。曹冲称象也是利用这个原理测质量。使得船两次侵入水中的深度相同,所受浮力相同,于是大象的重量就是石头的重。
那么对于密度大于水的橡皮泥呢?其实也可以做成小船使其漂浮,测出排开液体的体积,计算出浮力。得到它的质量,再使得其下沉,测出它的体积,就可以测出橡皮泥的密度了。